覃振強
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軍第五師團,由于窮兇極惡?屠殺中國軍民如麻的板垣征四郎曾任過該師團的師團長而又被稱為板垣師團。日本軍國主義者還吹噓板垣師團為“皇軍”不可戰(zhàn)勝的“鋼軍”。其實,該師團在侵華戰(zhàn)爭中,僅從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兩年多時間內,即遭到3次慘敗。鐵的事實證明:不可戰(zhàn)勝的“鋼軍”,是騙人的鬼話。
板垣征四郎,1929年5月任日本“關東軍”總部(駐我國大連)大佐高級參謀,他是策劃“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此外,他還任過偽“滿洲國”執(zhí)政顧問?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第五師團師團長?日本陸軍大臣?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等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敗被迫無條件投降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將板垣征四郎等7名日本重要戰(zhàn)爭罪犯處以絞刑,板垣征四郎名列第四位,僅排在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3人之后,板垣征四郎的罪惡由此可見一斑。
日本第五師團3次被中國軍隊打敗,這3次打敗該師團的中國軍隊的高層指揮官中,都有廣西臨桂人,都是上將軍銜,這真是無巧不成書!第五師團的敗績是:
一敗于平型關
平型關,在山西省的繁崎縣東北邊境,東鄰靈丘縣,古稱瓶形寨?瓶形鎮(zhèn),清時稱平型關。有公路穿關而過,地勢十分險要,是山西省北部交通重要的關口。
1937年9月間,侵入山西省北部的日本侵略軍第五師團企圖南下侵占山西省太原,因而向平型關一帶進犯,來勢洶洶?不可一世。我八路軍總部決定由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設伏,消滅來犯之敵,狠狠地把敵人的囂張氣焰打下去。我第一一五師奉命后,即于1937年9月23日命獨立團和騎兵營向靈丘?淶源等地區(qū)急進以箝制敵人;命第三四三旅的第六八六團(團長李天佑)?第六八五團(團長楊得志)為主攻團。9月24日夜12時,部隊冒寒雨進入伏擊地區(qū)隱蔽待敵。
1937年9月25日上午7時,日軍板垣師團的主力第二十一旅團由三浦敏事旅團長(少將)率領2000多人,汽車100多輛?大車200多輛?騎兵1部向平型關竄犯。平型關溝長約20公里,呈口袋形,老爺廟是瓶口,瓶口由第六八六團負責?第六八五團居中?第六八七團在后。當敵人全部進入我伏擊區(qū)后,師部即下達了向敵人攻擊的作戰(zhàn)命令。一時間,伏擊部隊躍出隱蔽陣地,像猛虎下山似地撲向敵人。第六八六團團長李天佑指揮該團官兵向敵人猛沖猛打,殺傷了大量敵人,并將敵人的退路老爺廟的袋口封死;其他兩個團也一齊出動,將敵人分割圍殲。敵人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開始十分慌亂,狼狽不堪,有的藏到汽車底下,有的躲在低溝里。但這伙敵人畢竟是一群窮兇極惡的法西斯軍隊,他們經過一陣慌亂之后,敵指揮官回過神來,組織指揮敵兵反擊,與我方展開了極為慘烈的戰(zhàn)斗。
敵人為擺脫頹勢,挽救被全殲的命運,即指揮500多官兵向袋口——老爺廟山的制高點猛攻,并占領了該制高點。誰占領了這制高點,誰就在這次作戰(zhàn)中爭到了主動權。師部命李天佑團長堅決攻占老爺廟,李命第三營不惜任何代價,堅決把老爺廟制高點拿下。三營攻擊老爺廟受到敵人頑強抵抗,傷亡很大,但戰(zhàn)士們仍奮不顧身?前仆后繼。后在二營的支援下,終于把敵打下山去,占領了老爺廟制高點。但敵人不甘心失敗,第二次向老爺廟攻擊,其戰(zhàn)斗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曾有幾個鬼子逼近了李團長,李邊指揮部隊反擊敵人,邊開槍向敵射擊,打死了這幾個敵人。我官兵見此,斗志更加昂揚,終以排山倒海之勢,把敵人打下去了。
此時,我第六八五團等部也向敵人殺奔過來,敵人亂了陣腳,向東逃跑,李率部猛追。晉綏軍原答應以8個團在敵逃跑之路協(xié)我軍作戰(zhàn),但直到敵人從他們陣前逃跑,他們卻一槍未發(fā),讓敵人躲過了被徹底消滅之命運。我方因得悉敵援軍將至,立即撤出戰(zhàn)場轉移他處。第六八六團作為主攻團之一,在這次伏擊戰(zhàn)中功勞最大,戰(zhàn)后,團長李天佑升任第三四三旅副旅長,后又代旅長。
此役殲敵1000多人,擊毀汽車100多輛?大車200多輛,繳獲重機關槍20多挺?步槍1000多枝?戰(zhàn)馬50多匹及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
平型關伏擊戰(zhàn)的偉大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增強了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時任國民黨軍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的衛(wèi)立煌將軍,得悉我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板垣師團,消滅敵人千余人的重大勝利后,很受鼓舞,當即向第十八集團軍(第八路軍也稱第十八集團軍)祝賀,并用電話通知在西安的辦事處負責人,購買了上萬元的慰問品,送給八路軍表示祝賀。
再敗于臨沂和臺兒莊
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委會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長官部駐江蘇省徐州。第五戰(zhàn)區(qū)防衛(wèi)作戰(zhàn)地域是北至山東省濟南黃河南岸,南至江蘇省?安徽省的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津浦鐵路從三省境內穿過。第五戰(zhàn)區(qū)所轄部隊不足7個軍,這些部隊多系蔣介石早就蓄意編遣的“雜牌部隊”。以這樣的部隊來保衛(wèi)三省的安全,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津浦路的保衛(wèi)戰(zhàn)分為津浦路南段和北段兩部分作戰(zhàn)地區(qū),徐州以南為南段作戰(zhàn)地區(qū)?徐州以北為北段作戰(zhàn)地區(qū)。
津浦路南段的防御作戰(zhàn)。自淞滬會戰(zhàn)我軍失敗以后,敵即馬不停蹄地揮師西進,1937年12月13日攻陷了南京。敵此時更加驕橫,糾集數個師團從鎮(zhèn)江?南京?蕪湖渡長江北犯,企圖與津浦路北段之敵對進,打通津浦路,于徐州地區(qū)將我第五戰(zhàn)區(qū)主力殲滅,直接威脅武漢市。
李宗仁急調第十一集團軍第三十一軍至津浦南段的滁州?明光一線據險阻敵,后又加上第二十一集團軍的兩個軍及第五十一軍布防于淮河北岸,阻敵北進,形成了對峙之局,粉碎了敵人企圖北進與津浦路北段敵人會攻徐州的妄想。
津浦路北段之敵分兩路齊頭并進南下,企圖會攻臺兒莊,直下徐州,與津浦路南段北犯之敵會攻徐州。
津浦路北段之敵一路為板垣征四郎第五師團。該師團占領青島后,即向西南猛犯,經諸城?莒縣,直逼臨沂。此時臨沂我方無正規(guī)部隊駐守,情況十分危急,李宗仁急調駐防海州的龐炳勛的第三軍團赴臨沂前線御敵。該軍名為軍團,實際只有5個團的實力,其中有一個團還列在蔣介石蓄意要編遣的名單內,所以平時只給4個團的給養(yǎng),僧多粥少,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部隊裝備很差,槍械破舊?彈藥不足,蔣介石也不予補充,極大地影響了部隊的戰(zhàn)斗實力。然龐部編入第五戰(zhàn)區(qū)戰(zhàn)斗序列后,李宗仁司令長官對龐部的這些困難給予最大限度的解決,龐為報答知遇,奉命后立馬率部兼程趕到臨沂前線。
1938年2月,龐部在臨沂城外與來犯的板垣師團廝殺了三天三夜,大量殺傷了來犯之敵。然敵眾我寡,且又是面對在日軍中稱為“鋼軍”的板垣師團。龐部與敵鏖戰(zhàn)數天后,漸感不支,于是退入臨沂城內死守,并向李宗仁急電求援。李見情勢緊迫,立即急調張自忠的第五十九軍赴援。李深知龐?張過去不睦,積怨較深,因而在張赴前線前特地予張訓示?開導,要求張以國事為重,拋棄個人成見,共赴國難。
張自忠原系西北軍將領,七七事變前被國民政府委為北平市市長,并奉宋哲元(第二十九軍軍長)密令在北平與日寇周旋,后逃出北平,國人不明真相,誤認為張是賣國求榮的漢奸。國民黨當局有些權貴對此也進行污蔑?煽風點火,張百嘴難辯。李宗仁經調查弄清了事實真相,并親自向蔣介石為張辯白,結果張獲準回原部復職。
張對李長官為其仗義執(zhí)言感激涕零,后來張編入第五戰(zhàn)區(qū)戰(zhàn)斗序列,張非常高興,曾向李許諾,愿在李長官領導下與日寇拼殺到底,為國雪恥,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1940年5月16日,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在鄂北棗陽南瓜店率兩個團與日軍激戰(zhàn)時,因敵眾我寡,部隊傷亡殆盡而壯烈殉國,實踐了他與日寇不共戴天的諾言,成為抗戰(zhàn)以來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的惟一的集團軍總司令,這是后話。
這次李長官命張自忠赴臨沂應援,他二話不說,率部日夜兼程,于1938年3月12日趕到臨沂郊外,立即向敵人發(fā)起猛烈攻擊,部隊的喊殺聲和槍炮聲震天撼地。龐炳勛也按預先約定率部從城內沖殺出來,里應外合,殺得板垣師團無法招架而潰退。龐?張兩部乘勝猛力追殺,一口氣追殺40多公里,直到板垣師團竄入莒縣閉城死守待援才收兵。磯谷進攻臺兒莊時,板垣師團板本旅團向第五十二軍第二師陣地進攻,企圖和磯谷相呼應,威脅我側背。經第二師頑強抗擊,未能得逞,以后該師團就沒有什么作為了。
此役,斃傷板垣師團2000多人,粉碎了該師團企圖與磯谷師團合攻臺兒莊?徐州的夢想。
津浦路北段另一路敵人是磯谷廉介的第十師團。該師團1937年12月27日侵入濟南,1938年1月5日陷濟寧,磯谷不顧先前與板垣師團合攻臺兒莊的作戰(zhàn)方案,孤軍深入,作“先入關者為王”的美夢,于是又奪鄒縣,陷滕縣。殊不知磯谷的野心正好中了李宗仁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圈套。李見磯谷已鉆進他預先設計的口袋內以后,即命早在臺兒莊待敵的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奮力御敵,死守臺兒莊。
磯谷傾盡全力對臺兒莊猛攻,飛機?坦克?戰(zhàn)車齊出動,戰(zhàn)斗極為慘烈,敵我傷亡均很大,激戰(zhàn)到1938年3月27日,敵終于攻入臺兒莊城內,我守軍頑強地與敵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逐屋逐巷爭奪,寸土不讓。有些屋?巷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反復多次,后來城內竟有四分之三的地區(qū)被敵占領,我軍仍據四分之一之地區(qū)與敵戰(zhàn)斗。
此時,孫連仲總司令曾請求李宗仁長官準予第二集團軍部隊撤出臺兒莊到運河南岸防守抗敵。李嚴令孫死守待援,不許后撤半步,還指示孫組織敢死隊夜襲敵人,挽回頹勢。孫遵令組織了數百人的敢死隊夜襲敵人,大量殺傷了敵人,城內四分之三的地區(qū)為我方奪回。至此,李見敵進攻臺兒莊的氣勢已經衰頹,全殲磯谷師團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星夜率少數隨員趕到臺兒莊近郊,親自指揮臺兒莊附近各部全面反攻,還嚴令湯恩伯集團軍(有5個師的實力,裝備好,系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傾全力夾擊敵人。
1938年4月3日,各部隊爭先恐后奮力沖殺,臺兒莊城內的孫部也連夜殺出城來。磯谷師團被打得焦頭爛額,狼狽地向北潰退,我方窮追不舍,最后磯谷率殘部竄入嶧縣,閉城死守,以茍延殘喘。此次作戰(zhàn),以我方大勝而落幕。
此役敵傷亡2萬多人,我方繳獲一大批武器彈藥及作戰(zhàn)物資。臺兒莊大捷,更加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板垣師團不可戰(zhàn)勝的“鋼軍”神話再次被打碎。
三敗于昆侖關
日寇為切斷我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斷絕抗戰(zhàn)物資從國外經西南運進國內,于1939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將第五師團(此時師團長為今村均)陸續(xù)從大連?旅順港起運,限于11月7日前在我海南島三亞港集結完畢;又命駐廣州的臺灣混成旅團由11月4日離開廣州,限11月9日前在三亞港集結完畢。之后由日寇第二十一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為指揮官,指揮第五師團?臺灣混成旅團?日寇海軍第五艦隊?海軍陸戰(zhàn)隊?海軍第三聯合航空隊及艦艇50多艘?飛機百余架,于1939年11月13日由70多艘運輸船隊輸送,向我廣東北海(現為廣西北海市)大舉進犯。
1939年11月15日,日寇第五師團?臺灣混成旅團在海?空軍掩護下,在欽州灣西海岸的企沙?龍門港強行登陸。我第四戰(zhàn)區(qū)守備部隊第四十六軍新編第十九師所部雖與敵寇展開了激戰(zhàn),終因眾寡懸殊,撤向板城?上思。敵于11月16日占領了防城(現為防城港市),11月17日敵占領欽縣(現為欽州市)之后,在空軍的協(xié)同下,主力越過十萬大山,沿邕欽公路(欽縣至南寧)向南寧猛進,至11月21日,敵先頭部隊已逼近南寧的邕江南岸。
11月22日晚間,敵軍一部偷渡邕江,向南寧竄犯。11月24日下午,日寇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侵入南寧城內,我守軍第一七○師?第一三五師沿邕武路(南寧至武鳴)?邕賓路(南寧至賓陽)撤退,南寧陷于敵手。12月4日,日寇中村正雄第二十一旅團攻陷了險要的昆侖關,并在昆侖關構筑防御工事固守。
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于1939年11月19日由重慶飛抵桂林后,即十萬火急地調兵遣將,準備殲滅來犯之敵。白命駐桂北?湘南的杜聿明第五軍(時為全國惟一的機械化軍)向廣西開進,限12月15日前在賓陽集結完畢;命第九十九軍從湖南省的湘潭開往廣西柳州,限12月10日前在柳州集結完畢;命第三十六軍自重慶?湖北當陽兼程南下,限12月15日前在廣西宜山(現為宜州市)集結完畢;命第一三一師?第一八八師12月26日至28日前在昆侖關以北之太守圩?武陵圩?古辣附近集結;命第一七五師?新編第十九師在邕欽公路以東,教導總隊在邕欽公路以西襲擊敵人側后,并破壞敵之運輸線。
1939年11月26日,白崇禧抵遷江縣(現屬來賓市)扶濟村行營指揮所,指揮昆侖關反攻作戰(zhàn)。白把參戰(zhàn)部隊區(qū)分為北路軍?東路軍?西路軍3個作戰(zhàn)集團。北路軍以第五軍?第九十九軍1個師組成,為進攻昆侖關的主攻部隊,其余各路軍全力協(xié)同主攻部隊作戰(zhàn),共同殲滅敵人。當各路部隊按規(guī)定時間到達指定位置后,白發(fā)出于1939年12月18日拂曉向昆侖關攻擊的命令。
杜聿明第五軍的第二○○師?榮譽第一師?新編第二十二師向昆侖關奮力猛攻;第九十二師則于五塘?八塘斷敵增援后路,其它各路部隊也積極配合,向敵寇展開空前激烈的戰(zhàn)斗。經過激戰(zhàn),昆侖關周圍敵人的許多據點的工事逐一被我步?炮協(xié)同所摧毀,敵人的據點一個接一個被我軍占領,敵的增援后路也被切斷。敵人傷亡慘重且彈藥缺乏,無法補充,不得不以空投補充兵員?槍械?彈藥?糧食。盡管如此,殘敵仍依托部分工事頑抗。
我方雖前仆后繼?奮勇直前,但因傷亡增多,進展不大,在此關鍵時刻,行營主任白崇禧親臨戰(zhàn)斗第一線指揮對敵作戰(zhàn)。他在我炮兵陣地觀察戰(zhàn)況時發(fā)現,我方因受地形所限,影響炮兵對敵工事的摧毀,于是命炮兵部隊以法制卜式山炮與俄制戰(zhàn)防炮各一個連,搬到昆侖關敵之左側被我占領的高山上向敵陣側射,有效地破壞了敵的工事及鐵絲網,從而為步兵沖鋒掃清了障礙。新編第二十二師?第一五九師部隊很快就于1939年12月31日11時許攻克了昆侖關,殘敵則向九塘?八塘潰退,后又在八塘據險死守。我方因傷亡較大也停止了對八塘的進攻。
此役,我軍與敵血戰(zhàn)近半個月,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聯隊長三木以下4000多人?生俘寇兵102人,繳獲戰(zhàn)馬79匹,山炮10門?野炮12門?戰(zhàn)防炮10門,輕機槍102挺?重機槍80挺?步槍2000多枝及其它軍用品和彈藥一批。
日寇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又在昆侖關的反攻戰(zhàn)中被打碎了。
我軍3次打敗板垣師團,這固然是我軍士氣高昂,官兵團結,將士用命,全國民眾大力支援所致。另外,3位廣西籍指揮官的指揮才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李天佑,廣西臨桂縣人,解放軍上將。平型關作戰(zhàn)前曾任紅七軍連長,團長,紅一?三軍團師長,八路軍團長;平型關大戰(zhàn)后任八路軍副旅長?代旅長?縱隊司令員?軍長?兵團副司令員?大軍區(qū)副司令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
李宗仁,廣西臨桂縣人,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臺兒莊大戰(zhàn)前曾任連長?營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臺兒莊大戰(zhàn)后任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行營主任?行轅主任?民國副總統(tǒng)?代總統(tǒng)等職。
白崇禧,廣西臨桂縣人,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昆侖關作戰(zhàn)前曾任連附?連長?營長?軍參謀長?旅長?北伐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副參謀總長?代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行營主任;昆侖關大戰(zhàn)后任國防部長等職。
時光飛逝,抗戰(zhàn)的烽煙已消散幾十年了,祖國積弱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當年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及仍健在的抗日勇士們的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國人的心中,將永遠鼓舞?鞭策國人和子孫后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