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波
上海閘北陸豐路上有兩棟普通6層住宅,建成至今已經(jīng)19年了?據(jù)說一般的民用住宅,功能老化期是20~25年,按照這個標準,這兩棟房子已是暮氣沉沉了?
2001年它們得到了一次"返老還童"的機會:上海首個"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程在這里展開?"平改坡"綜合改造的同時,老房子的南北墻體都向外擴出了1.5米,裝上了三菱電梯?41戶居民擁有了電梯房,老年人不再把上下樓視為畏途;他們只要每平方米支付1295元就能買下多增面積,而當時那個地段的房價已是每平方米5000元?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項惠民工程?奇怪的是,幾乎從工程啟動的第一天起,政府?居委會?業(yè)主委員會?物業(yè)公司和一些居民就卷入了利益與矛盾的漩渦,角色眾多,關(guān)系復雜,眾說紛紜,倒似乎誰都有了委屈?試點一地雞毛,多層房加裝電梯工程的大面積推廣也就遙遙無期了?
周刊記者是把這兩棟房子視為研究社區(qū)民主治理的難得的"試驗皿",要看看加裝電梯這個"新變量"如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器物?制度到文化,似乎都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