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半島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物種——美洲鷹。它們長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島嶼上,也一直與當?shù)厝撕椭C共存著??墒?,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美洲鷹的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為了高額的利潤,當?shù)厝碎_始大規(guī)模地捕殺美洲鷹。一段時間之后,在不計后果的捕殺下,美洲鷹徹底絕跡了。當人們?yōu)檫@一物種的絕跡嘆息不已的時候,阿·史蒂文卻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jié)果:他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下的一個巖洞中找到了美洲鷹的蹤影。這一發(fā)現(xiàn)震驚了整個生物界,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隨著探索的進一步加深,研究者們又產(chǎn)生了新的懷疑,一只成年的美洲鷹體重高達十八九公斤,雙翼展開能夠達到3米長,它們是怎樣生活在空隙僅0.15米的巖洞中的呢?為此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把美洲鷹放在一個用樹枝和鐵條做的小洞中,暗中觀察美洲鷹的活動。令人驚奇的是,在穿越小洞時,美洲鷹并沒有硬碰。而是把雙翼緊貼在肚皮上,而雙腳直伸到尾部,頭頸伸直,形成一條直線,順利地通過了小洞。顯而易見,他們在長期的巖洞生活中,練出了這樣的本領(lǐng)。
阿·史蒂文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平白地增添了這些本領(lǐng),而是苦練的結(jié)果。因為每只鷹的身上都有或大或小的疤,結(jié)出的痂都如巖石般堅硬。原來,它們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練出了這身特殊的本領(lǐng),才得以在巖縫中存活。
千萬年來,動物與人類都在為生存而戰(zhàn)。如果想不被淘汰,就要像美洲鷹一樣,以改變自己的方式,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huán)境。盡管縮小自己的過程會千難萬險,甚至流血流淚。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只有勇于“縮小”自己,才能擴大生存空間。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當生活不能盡如人意時,只能生活在對環(huán)境的適應之中。
一個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很多次的變故,我們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然而能夠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的,往往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huán)境的。
(楊興文摘自《變形計》文/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