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言
職場有時是殘酷而冷漠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泥底”,這就像自然界的食物鏈,職場里人們之間也會弱肉強食。也有互相依存的“食物”關系。你愿意一輩子處在最底層嗎?你愿意永遠做一條唯唯諾諾的小魚嗎?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小魚似乎只有“翻身”變大魚,才能有發(fā)展的余地。
小田就是這樣一條不甘心的小魚,他在一個大雜志社工作,已經(jīng)頗有年頭了,干得還不錯,可是,這漫長的職業(yè)生涯里,他竟然不曾得到任何的提拔!而且沒有晉升的希望!
其實小田不能得到晉升,一定有他的原因:讓我們好好觀察周圍小魚翻身的過程,總結總結小魚翻身的智慧吧。
翻身,需要力量與方向的配合,成長,需要充足的養(yǎng)料和充分的堅持。我們這些職場的小魚能找到自己翻身的角度和方向嗎?我們有足夠的耐力和信心成長為大魚嗎?相信自己!
對了,一定要相信自己,不妨經(jīng)?!鞍凳尽弊约何揖褪且粭l“大魚”!告訴自己:雖然我現(xiàn)在還是一條平凡的小魚,可是,在不久的未來,我一定能成長為一條大魚!只有經(jīng)常暗示自己,才有可能揚起臉,笑對職場的坎坷與挫折,不輕言放棄。這種暗示,可以督促我們更積極地向“大魚”的目標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讓我們經(jīng)常超水平地發(fā)揮,把活兒干得比誰都精彩,讓我們在需要迅速決策和承擔時,敢于挺身而出,顯出在心底里深藏的那份領袖魄力。
第二個“招式”呢,就是跟“大龜”交朋友,建立友情。一般身為小魚的職場晚輩,都不太敢與上司太多交流,可是啊,如果真想變成大魚,可要克服這種“地球人都知道”的心理障礙哦!不要怕言多必失,而是要預先多了解“大魚”的情況、喜好,與他交流的時候,不妨多傾聽,然后再適時地說出自己精心準備的工作思路,不要太忤逆“大魚”,同時也要顯得有創(chuàng)意,可千萬別看到領導就“犯怵”,要知道,“大魚”可不喜歡老是跟一條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臉的“小魚”呆在一塊兒喲。
第三招啊,就是“小魚”要在職場上多加操練,不要習慣于拒絕上司派來的額外工作,不要老是說“哎呀不好意思,我沒空啊”,若是有承擔新增職責的機會,不妨在高興的驕傲之外,好好地表現(xiàn)一把。當然,我們“小魚”也要分清自己工作中“額外”與“本分”的界線,人家都推脫,不愿意接手的事,我們也要謹慎考慮再決定;實在不能做的,也不妨試著與上司做個有效溝通,妥善安排好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
第四招呢,就是充分利用“小魚”的體型,以及靈活游動、不易被攻占的優(yōu)勢,在天災中善于躲避,勇于解決,尋找機會,熬成“大龜”。想想看,在有些天災中,大魚目標大,體型笨,可能比小魚更容易遭難,那么,若是小魚有幸躲過此劫,而小魚又在災難中表現(xiàn)良好,那么,劫難后小魚豈不是有機會升級了嗎?
最后一招呢,則是在實在感到失望時使用,那就是“換一片海域”。都說“樹挪死,人挪活”,若是這片海洋內大魚實在是太多,這個公司里壓在你上面的人真是太多,而可供升職的崗位卻是少而又少,你的出頭之口的確遙遙無期,那么,請記住,世界上絕對不是只有一片海洋!當機立斷,去你該去的地方,去你更適合的地方,在那里,你或許能成為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