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妲
湖南省新寧縣崀山地質(zhì)公園的半山腰,坐落著一座天然生成的石橋——天生橋。紫紅的橋身掩映在青山中,安靜美麗。一到雨季,瀑布從橋頭飛瀉,就像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白練。
新寧縣解放小學的自然科研小組每月都有“秘密任務”:走進大自然,考察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把課堂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
六月的陽光溫暖明媚,科研小組的成員帶上考察工具,在老師帶領下,去探訪神奇美麗的天生橋。
實地考察
指南針派上用場
遠眺天生橋,就像一彎美麗的新月。
橋邊的指示牌上,寫著天生橋的詳細介紹。細心的小隊員掏出筆記本,把它記了下來。介紹中說,天生橋是坐南朝北。李博宇掏出指南針,放在平穩(wěn)的橋身上。實驗證明,天生橋確實是坐南朝北。
放大鏡發(fā)現(xiàn)秘密
按照考察計劃,大家分頭行動起來。有的舉著放大鏡,觀察巖層的疏密;有的取出試紙,測試橋上滴下的水的酸堿度;有的拿出卷尺,測量各種數(shù)據(jù)……
楊文烈用放大鏡觀察巖層紋理時,發(fā)現(xiàn)橋身有一些凹進去的小坑。這是怎么回事?大家開始激烈討論。有的說是流水沖刷造成的,有的說是化石風化留下的孔隙。陳霖叫來老師,這才弄清真相:原來,是巖層中的卵石剝落后留下的小洞。
用直尺量一量
大伙兒正在忙碌著,橋下的蔣菲一聲驚呼:“快來看呀!”附近的小隊員們跑了過去。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堅固的石橋上竟然剝落了一小塊,露出紅色的里層。易艾琪拿出直尺一量,足足有3厘米,應該是近兩年剝落的。在朱老師的幫助下,小隊員拿出筆一算,據(jù)此估計,天生橋可能還能‘存活700年。“哇!”大家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陳老師說:“這只是天生橋自然‘存活時間,如果不阻止人為的破壞,它會消失得更快。如在橋上修建供游客行走的水泥坎,砍伐橋上的植被,附近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等,都會加快橋的風化!”聽到這里,大家的心情頓時沉重起來。
轉(zhuǎn)眼間,3個小時的考察時間就過去了。小隊員們把記得滿滿的考察筆記本收進包里。
認真總結
回到學校,考察隊的成員們湊在一起,認真總結各自的考察情況,并對保護天生橋提出了種種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一、 天生橋概況
天生橋的橋身構造是丹霞巨石。巨石坐南朝北,彎曲拱臥,形成單孔石橋。橋體近乎半圓,跨度45米,拱高20米,橋面寬約7米。形成原理:由于流水侵蝕等作用,使丹霞層底部的軟巖層因差異性風化被淘空,發(fā)生崩塌后,穴頂增高,導致上部巖層懸空,形成拱形丹霞地貌。
——《天生橋之考察報告》
二、 加快橋體風化的原因
1. 呼呼的北風會加快橋體風化。
2.西北向的橋頭巖層疏松,不利于橋身形狀的保持。
3. 巖層中的卵石陸續(xù)剝落。
4.扎進橋面裂縫中的樹根,使巖縫增大。
5. 橋上的樹木被砍伐,橋體植被減少。
6. 橋上新修了水泥坎,游客隨意在橋上穿行。
7.附近有5個紅磚廠、1個氮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會加快橋體風化。
——《天生橋之考察報告》
三、 保護天生橋的建議
1.加強保護天生橋的宣傳。建議當?shù)仉娕_、電視臺等媒體開辟“環(huán)保專欄”,宣傳《環(huán)境保護法》,提倡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保護我縣的旅游資源。
2.提倡在旅游區(qū)退耕還林,保護植被,栽種常綠樹木,避免水土流失。
3.去掉橋體上的水泥坎,建議游客繞道而行,不要直接從橋身上過道。
4. 各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要及時處理,不使工廠“三廢”進入風景區(qū)。
——《天生橋之考察報告》
行動加油站
同學們準備把他們寫出的科學考察報告,呈交有關部門,呼吁大家保護天生橋。
“大拇指行動”欄目專門報道各種創(chuàng)意行動,如果想讓全國小朋友讀到你們的精彩故事,請發(fā)Email至:yuanday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