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老外怎么看中國人的勤奮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中,勤奮不僅是一種勵志的精神力量,還具有倫理道德的色彩。中國人信奉天道酬勤,認為勤奮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規(guī)律;傳統(tǒng)的中國人講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篤信勤能補拙、業(yè)精于勤……在中國人的眼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勤奮。所以,中國人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稱:“中華民族是勤勞偉大的民族?!?/p>
我們引以為豪的勤奮美德在老外眼里是怎樣的呢?不久前。瑞士《新蘇黎世報》載文對中國人的勤奮提出了質疑: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經(jīng)濟差距的縮小,難道我們歐洲國家也應像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一樣,引進每天10小時的工作制嗎?該報還認為,華人的“勤奮和求知欲將繼續(xù)令人不安”,因為“加利福尼亞的中小學和大學就如同一個小規(guī)模的實驗室,向世人展示了華人如何比黑人、白人和拉丁人更注重教育、更為發(fā)奮。按人口比例計算,華人在那里占據(jù)的學習位置要超過他人兩三倍?!?/p>
在不少外國人看來,中國人依然處于不知疲倦的現(xiàn)代化狂奔中?!俄n國經(jīng)濟》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而疲憊的中國導致每年60萬人過勞死。一些外電還引述了《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說75.1%的中青年人對拼命工作甚至“過勞死”的人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認為“這種健康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p>
中國人那種玩命工作的勁頭在讓老外們敬佩的同時。也讓他們多了一層擔憂?!皼]有人能夠和這些連星期天也不愿休息的華人競爭”,一位西班牙商人這樣表述他的憂慮。顯然,在不少外國人眼里,中國人的勤奮成了中國經(jīng)濟能夠快速追趕西方經(jīng)濟的主因,這同時也是他們產生憂慮的原因之一,他們擔心的是拼命工作的中國人會搶走他們的機會,迫使西方人不得不改變他們悠閑舒適的生活方式。
華人勤奮導致價值觀沖突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勤奮,反映了西方的價值觀和福利水平。一是西方人有休閑的傳統(tǒng)。西方人從骨子里非常注重優(yōu)雅閑適的生活方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科學與哲學來自閑暇?!倍鴲鹑雠c亞歷山大就在戰(zhàn)事最繁忙的時候,仍然認為享受生活是正常的活動,而戰(zhàn)事是非正常的活動。在西方,還有眾多精英參與的懶散俱樂部和慢速運動委員會。2001年,人類學家兼環(huán)境活動家凱伯·歐伊華出版了一本關于懶散和慢速的書籍——《舒緩是美麗的》,書中反對快節(jié)奏生活和緊張的工作,號召人們從工業(yè)化的喧囂和忙碌中回歸簡約生活,追求田園牧歌式的優(yōu)雅生活方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歐洲人的假日全年超過150天。在休假期間,則是商場關門閉戶、街上行人稀少。
反觀中國,勤奮作為美德教育融進文化性格之中。現(xiàn)代中國人也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休閑觀念。人們對于田園生活的記憶只存在于浪漫文人的文學作品和失意官員與詩人隱世的山水詩歌中。兩種不同價值觀的沖突使得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勤奮充滿不解和憂慮。
二是華人華商靠勤奮取得的成功往往會引發(fā)外國人的不適和嫉妒,甚至因此而產生敵視。在美國,華人的勤奮好學是出了名的。在東南亞,華人是勤勞致富的典范。在2006年9月發(fā)布的《福布斯》“東南亞富豪排行榜”中,上榜40人中有近30位華人,占據(jù)近3/4席位,而前十名中更是有九位都是華人。在歐洲,據(jù)《歐洲時報》報道,華商在歐洲“‘蠶食一條街,‘占領一個區(qū),壟斷一個市場,是‘小菜一碟?!痹谌蚱渌貐^(qū),華人的勤奮帶來的商業(yè)成就也是有目共睹。華人在商業(yè)和學業(yè)上的突出表現(xiàn),讓所在國的政府和民眾感到嫉妒和不安。在社會安定期還好,一旦華人所在國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或社會動亂,華人往往成為所在國政治的犧牲品或民眾發(fā)泄不滿的對象。從1882年的美國排華法案到印尼多次的反華排華,從太平洋小國所羅門針對華人的騷亂到歐洲各地對華商的不公正待遇??梢哉f華人不僅在中國國力衰微時備受欺凌,在當今中國國力強大的情勢下同樣受到歧視。美國有線電視網(wǎng)(CNN)創(chuàng)始人特納3月13日曾出言不遜:“中國人都很聰明,你見過很笨的中國佬嗎?你見過中國餐館掛上將‘結束營業(yè)的告示牌嗎?”他后來雖然對錯誤使用“中國佬”一詞進行書面道歉,但是他并未對嘲諷中國餐館的“勤奮”進行道歉。
三是西方人的舒適靠的是多年來勞心經(jīng)營的福利體制。正因為如此,對進入后工業(yè)化時代的西方人而言,勤奮不再是他們推崇的第一美德。有了完善的福利體制,西方人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度假。甚至連男士也可休“產假”。他們用不著為丟了飯碗或是沒有飯吃而發(fā)愁。
再看中國,雖說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成千上萬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憑著那么一股子勤奮工作的勁頭,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縮小了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但我們人口多、底子薄,很多中國人勤奮工作仍然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們還沒有休閑的資本。要想讓每一個家庭都脫貧致富,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福利保障體制,而這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有更多的機會享受生活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媒體中流傳,當問及西方人是否敬佩玩命工作的日本人時,他們的答案多是肯定的:而問及他們是否愿意像日本人那樣生活工作時,答案則都是否定的。對于當前中國人的勤奮,老外們的反應更甚?,F(xiàn)在,也許真的到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或是調整一下勤奮觀的時候了。
對華人華商而言,身處他鄉(xiāng)異國,不能不顧及到老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入鄉(xiāng)隨俗至關重要。勤奮致富、開拓市場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將自己塑造成勤奮逐利的經(jīng)濟人形象,要積極承擔起惠及當?shù)孛裆纳鐣熑蝸?,要努力?chuàng)造雙贏的機會,才能消解所在國對自己的歧視和嫉妒,才能根治老外的“紅眼病”。尤其是在歐洲的華商,要尊重人家的休閑度假、享受生活的傳統(tǒng)。
在國內。我們需要更多地創(chuàng)造能夠讓勤奮工作的人們喘口氣的條件,而不是拼命想法子來增加工作壓力。更不是一門心思地提高競爭水平、加劇競爭壓力。我們在建立福利保障體制的同時,也應努力培育一種休閑文化和價值觀,讓勤奮工作的人們都能夠有時間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
中國人的工作步伐放慢一點,國家發(fā)展的節(jié)奏也會有所變化。但有的時候,慢一點并非是壞事,對于長期發(fā)展而言,這樣的慢更多地意味著力量的調整與積蓄。它不僅有利于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我們喘一口氣,也是讓人家喘一口氣,對大家身心健康都有好處。一個善于掌握發(fā)展節(jié)奏的大國對世界來說會更多地意味著機會。意味著雙贏。當然,對于建設和諧社會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從長遠看,中國要做世界級的強國,不僅是硬實力的提升,也是國民生活質量的全方位提高,更是文化軟實力和價值觀同其他國家的融合。在“地球村”時代,快樂、幸福、休閑的價值觀已經(jīng)具有普遍性。全民的勤奮雖然創(chuàng)造了舉世皆驚的GDP數(shù)據(jù)的攀升,但在忙碌之余我們是不是也應當想一想。我們如何才能感受到現(xiàn)代化的愉悅呢?
報上的一則趣聞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一項覆蓋了來自14個國家的5400名年輕人的國際網(wǎng)絡調查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中國居后。而不快樂的因素包括缺乏樂觀精神、過度投入工作和成就的壓力。既然印度能成為最快樂的國家,我們也一定能成為幸福的國度。我們不缺名山大川,我們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全年的節(jié)假日時間也已經(jīng)高達110多天。讓我們松弛一下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從勤奮的倫理重負中伸伸懶腰,多一點休閑??鞓泛托腋>驮谘矍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