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根據(jù)民間傳得最多的話語,可了解2006年的一部分社會情態(tài)。比如,有女愁嫁人、有兒愁就業(yè)……成了不可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
1、“37度的男人正走俏。”
——現(xiàn)代挑剔的女人們挑來挑去挑了個37度,36度太冷,38度太熱,37度屬于“低燒”,比正常體溫多一點溫暖,又不至于太熱情做作。不冷不熱,不死不活,不帥不丑,平平淡淡,總之“男人無才便是德”,正好給女人以安全感。我猜測,下一步該男性機器人吃香了。
2、一方面出嫁難,一方面少女墮胎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以前的說法是:請把你的第一次留給你的丈夫;現(xiàn)在的說法是:請把你的第一胎留給你的丈夫?!?/p>
——結婚生子,繁衍不息,本來是人類的本能,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誰知隨著人類社會的高度發(fā)達,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變得不容易、不自然了:先是不一定結婚,結了婚不一定有孩子,有了孩子不一定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不一定能保證健康成人,健康成人了不一定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適宜自己的生存位置。或許有一天人類該把回歸本真、保持自然視為頭等大事。
3、“諸葛亮出山前,沒帶過兵;女性頭回臨盆前,也沒生過孩子——為什么用人單位都要求我們有‘工作經(jīng)驗?”
——大學生質問得有理,然而有理不等于有工作。甚至呼天搶地地質問越多的學生,越容易成為“三霸生”:“面霸、會霸、拒無霸”,即參加面試最多,參加招聘會最多,被拒絕的次數(shù)最多。用人單位不會理會大學生的質問,大學生應該去質問自己的大學,你沒有工作經(jīng)驗可以理解,可有真才實學嗎?大學教育本該與社會需求協(xié)調一致,為什么大學生會過剩?現(xiàn)在是社會在修理大學,大學畢業(yè)并不是真正地畢業(yè),還要重讀“社會大學”。
4、那么有了工作的又如何呢?“一進公司,兩眼無神,三更半夜,四肢無力,五臟六腑,七零八落,久而久之,十分痛苦?!?/p>
——現(xiàn)在講究拿多少錢干多少事,而不講“三老四嚴”、“主人翁精神”,所以一方面就業(yè)難,一方面并不珍惜就業(yè)的機會,好高騖遠;拈輕怕重。那就借鑒美國一家工廠大門上的標語吧:“如果你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會成為你的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