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林
經濟學家湯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謹防富人搭窮人的便車。很多公共政策,以窮人的名義制定,但是窮人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富人卻搭了便車。例如油價,中國當前汽油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但汽油一要提價就受到“窮人負擔不起”的指責。實際上馬路上開車的大部分人并非窮人,低油價受益最多的是富人;現在社會上炒得比較熱的幾項費用,比如教育、交通、住房,還有最基本的水、電、熱的價格,都要特別防止富人、中產階層搭窮人的便車(見3月14日《中國青年報》)。
筆者認為湯敏這個判斷首先犯了一個錯誤,公眾所以反對水、電、熱、油等產品的漲價,并非以“窮人負擔不起”為由,而是因為這些企業(yè)的壟斷,公眾無法忍受這些行業(yè)內部享受著畸高的工資和福利,一邊卻以虧損之名把成本都轉嫁給老百姓。競爭的市場中,公眾何時反對過商品提價?而壟斷的行業(yè),漲價不經過聽證,成本不經過監(jiān)審,利潤拒絕與國家分紅,這樣的提價當然缺乏合法性,跟“窮人負不負擔得起”沒多大關系。資源性產品價格過低而又漲不了價,并非多數人的民粹暴力使然,而是壟斷體制使?jié)q價缺乏合法性。如果非要說誰搭了誰的便車的話,是富人搭了壟斷的便車,是拜壟斷漲價不合法所賜,而不是搭了窮人的便車。
湯敏說,馬路上開車的大部分人并非窮人,所以低油價受益最多的是富人——我想,看到這句話后,壟斷者一定樂壞了,因為當下中國兩個石油壟斷寡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去年某媒體曾對煤、電、油、運等央企十二豪門進行過一次收入調查,發(fā)現這些央企豪門利用壟斷身份使利潤增長得快,而收入增長更快。其中中石油尤其突出:2005年度該集團將六百七十五億八千萬元用于人工成本,同比增長22.2%,這一數字比中部大省河南一年的地方財政收入還要多,中石油員工的高工資和高福利在央企豪門中是出了名的——看到這一系列數據,你還會說富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嗎?實際上,壟斷者才是當下油價受益最多的人,富人只不過搭了壟斷的便車沾了壟斷的光,從而享受到很低水平的油價。
經濟適用房也是如此。表面上看,經濟適用房被中產階層和開著寶馬車的富人買走了,所以富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實不然——富人為買到價格低廉的經濟適用房,是得向掌握著資源分配權力的人行賄才獲取購房機會的。官員可以利用權力尋租,從經濟適用房中獲得更高的利益。這些人才是經適房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富人只不過是搭了權力的便車。
如果純粹是“富人搭窮人的便車”,也不是多大問題。比如讓中產階層和富人享受到較低的油價、電價、水價等等,反正為了補償未納入產品的資源成本和環(huán)保成本,最終還得通過其他方式從富人身上征更多的稅;而且富人得為搭便車承擔公共品“服務上不去”、“質量上不去”等許多弊端,比如由于電價太低,城市因為電力設施陳舊而經常停電,水價太低水質就不會太好;而且,讓所有國民享受低價的公共品,這也是一種藏富于民——問題是中國的當下并非如此,而是“權力在搭窮人的便車”:權力以救助窮人的名義設租尋租,以公益的名義維護壟斷利潤,在公益和窮人的幌子下,利潤大多流到權貴和壟斷者手中,富人只不過是在這種搭便車中分享著一點利益。富人是沒有必要提防的,要防著的永遠是權力。
【原載2007年3月16日《中國保險報·評論》】
題圖/Marcinbondarow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