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她是來自美國的女博士、女教師,她有個中文名字叫陳博瑞;她是來自四川鄉(xiāng)村的小女孩,她因意外事故兩腿被燒焦,千里乞討到北京,她叫周琳。她與她在京城街頭偶然邂逅相遇,于是演繹了感人肺腑的故事,兩個人的世界因此被徹底改變。陳博瑞幫助殘疾小姑娘周琳來到美國接受治療,讓她重新站起來……(2月5日《中國新聞周刊》)
陳博瑞與周琳的故事,不僅證明“世界是平的”,而且證明“世界是一體的”。有一種愛心就叫“情不自禁”。天使真的是存在的。這些細節(jié)證明什么是天使:陳博瑞想著自己能為中國做些什么,在2002年籌劃建立了“援手基金會”,如今她籌備在中國建立第一所免費的兒童燒傷診所;陳博瑞在把周琳一家三人接到波士頓時,寓居在她狹小的居室中,她把床讓給周琳和她母親睡;而陳博瑞第一次看見乞討的周琳時,她停下來,單膝跪下,輕柔地用普通話問女孩:“你是怎么啦?”
為了周琳的治療,陳博瑞放棄了在中國、在美國的大學教職。更讓我感佩且泫然的是陳博瑞后來說的那些話:準確地說,是周琳使我獲得了一種恩寵或者祝福;每天晚上,當我看著她入睡,親吻她的額頭時,我都覺得我享受著恩寵和祝福;這個世界有一個傷口,我們大家走到一起本能地幫助使之愈合……
陳博瑞是普通美國公民的慈善典范。慈善是沒有國界的。我們應該廣義地理解慈善的內涵——所有包含愛心的一舉一動都是慈善。而且,慈善不是富有人家的專利。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博瑞比蓋茨、巴菲特更偉大。我們需要比爾·蓋茨,但這個世界上比爾·蓋茨畢竟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更需要陳博瑞。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時尚慈善”。比如李亞鵬王菲夫婦設立的“嫣然天使基金”,以及后來為募款的慈善拍賣。比如在2月4日立春這天,央視全天候直播《春暖2007》,并開展慈善公益周活動,募款已高達近億;在那《愛心總動員》公益晚會上,我看見梅婷等明星振動著天使般的翅膀,為“小天使基金”募捐,那一刻梅婷真美……盡管有人以淺薄的口吻嘲笑“時尚慈善”,說什么“各種各樣的慈善活動充斥2006年——慈善晚宴、慈善義賣、慈善義演、慈善品酒會、慈善舞會……”我堅信這樣的嘲笑者絕對沒有奉獻過一次愛心。我從各種“時尚慈善”活動中得到的啟示是:慈善是永恒的時尚!
時尚是現(xiàn)代美的標志,它是現(xiàn)代社會中被人們所追求、所崇尚的理念,我們不妨用“時髦”一詞表達之。作為“時髦”的“時尚”大約是短暫的、變幻的,那么,有什么樣的時尚是永恒的嗎?有的,那就是慈善!這個世界,惟有慈善是永遠不會褪色的時尚!
慈善的時尚,是每一個人,無論他是不是時尚中人,都能抵達的。慈善的時尚,不是明星、不是蓋茨和巴菲特的專利。像你、像我、像陳博瑞這樣的普通百姓,都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有個新疆維吾爾族小伙兒阿里木,因家庭貧困,來到貴州畢節(jié)賣羊肉串;每晚七點他支起攤位,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才回家。六年中,他資助了十名貧困學生;他還拿出五千元在畢節(jié)學院設立了助學金,這些錢面額有大有小,都沾著羊肉味兒——這樣的慈善行為真的太酷,太具有時尚的滋味!
愛心是成就偉大的通道,慈善是成就時尚的捷徑。陳博瑞見到周琳時的“單膝跪下”,還讓我想起“史上最感人的頒獎動作”:1月21日央視第二屆“三農人物”頒獎會上,侯耀華給來自貴州山區(qū)的肢殘鄉(xiāng)村教師、一直跪著教書的陸永康頒獎時,單膝跪下。他發(fā)自肺腑地說:您跪了三十六年了,今天我應該給您下跪!看不清“下跪方向”的人,竟然嗤笑這是“作秀”!后來侯耀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下跪沒有設計,自己一點兒準備沒有!這就是“情不自禁”的愛心善心!
我想起六十多年前弘一大師手書的臨終遺言“悲欣交集”。我遺憾于許多人以為那個“悲”是“悲傷”之意,其實那是“慈悲”的大內涵、大意義啊!
像陳博瑞這樣生活在“永恒時尚”中的慈善者,屬于“普通人幫助普通人”。是的,無論國家的政治體制如何不同,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個真理:百姓都是好的,他們才是偉大的人!
[選自《光明網》]
題圖/黃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