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不殺之恩”的妙,就妙在“沒事找事、沒茬找茬”上
皇上最近有些心神不寧,倒不是為了蒙古人經(jīng)常犯邊,而是不知該派哪個大將前去鎮(zhèn)守。
其實皇上心里早有人選,只是兵部尚書王翦,當(dāng)年打江山時,一塊出生入死,還救過自己一命,如今正是享清福的時候了。老了老了,還要派他去戍邊,草木不生的大漠,根本就是放逐嘛!
不過提到放逐,倒真觸動了皇上的靈感。
早朝才過,皇上就把王翦宣了進去,茗茶珍果棋盤一如往日,但一局棋未完,皇上卻悄悄從袖里掏出個紙條,遞了過去:“我這兩天心神不寧,全為了這個,其實沒什么,你看看也好!”王翦打開紙條,面色大變,渾身顫抖,撲倒在地:“這是冤枉啊!臣斗膽也不敢有二心!圣上明鑒!”
“我也不信!可是舉報得倒也真詳細。”皇上拍拍王翦,把滾落一邊的帽子遞過去,“既然有人忌諱你在京畿,出去避避也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不愧是一代忠臣、一員勇將!”
兵部尚書王大人自請鎮(zhèn)邊的消息傳遍京師?!皳?jù)說皇上還當(dāng)著文武百官的面,勸王大人不要去呢!又比喻王大人是今之廉頗,滿門忠烈!”
王大人確實是滿門忠烈,連他死在任上的時候,都握著妻兒的手:記住啊!皇恩浩蕩!要不是皇上顧念舊情,我們早滅九族了!所以這九族的人,都該感謝皇恩哪!
什么叫“謝不殺之恩”?
王翦功在國家,半輩子跟皇上出生入死,皇上的天下可以說是王翦幫他打下來的,他本來就不該被殺,又何須“謝不殺之恩”呢?
你這么想一點沒錯。問題是“謝不殺之恩”的妙,就妙在“沒事找事,沒茬找茬”上。
“謝不殺之恩”是人性。
想想,如果你去坐云霄飛車,車子嗒嗒地開到“最高點”,再突然往下沖,你看著下面那驚心動魄的景象時,是不是會閃過一念——我這是干什么啊?自己找罪受。
還沒想完呢,飛車已經(jīng)沖下去,你張大嘴驚叫,一路忽上忽下、左轉(zhuǎn)右彎,差點魂飛魄散,突然,車速減慢,到達了終點。
那時候,你又怎么想?
你想:“哇!到站了,我活著回來了!”
沒事找事、沒事找罪受,都是人性。
“謝不殺之恩”的道理也一樣
你過得好好的,突然公司辦員工體檢,照完X光,醫(yī)生神色凝重地把你叫去:“我看到個陰影,怕不是什么好東西,為了確定,你最好把以前的x光片全調(diào)來給我看看?!?/p>
你擔(dān)心地問:“會不會是癌呀?”
醫(yī)生沉吟了一下,拍拍你:“別急,就算是,那位置在最上面,動手術(shù)也容易……”
你急了,把曾經(jīng)去過的醫(yī)院全跑遍了,一家家借調(diào)出自己的X光片,有些醫(yī)院還刁難,要你花一把銀子“翻片拷貝”。
終于把X光片收齊交給了醫(yī)生,看他慢條斯理地左看右看,你好像一條腿已跨進棺材里。
醫(yī)生這時說:
“沒事了!只是老的鈣化點,不是癌!”
你會怎么樣?會不會趕快謝謝醫(yī)生,鞠躬再鞠躬地離去?
你太感激他了。在你的感覺中,他好像是再造父母,他好像代上帝宣判,他使你一下子脫離了死亡的陰影,他太偉大了!
問題是,他真的那么偉大嗎?
你過得好好的,只怕是他的經(jīng)驗不夠,硬把鈣化點看成癌的可疑點(當(dāng)然也可能是他比較慎重),然后把你嚇得半死。幸虧你沒有憂郁癥,否則只怕沒等他“宣判”,你先想不開,尋了短。他豈不是害了你嗎?你為什么還要感激他呢?
當(dāng)你知道自己沒得肺癌,不是有“謝不殺之恩”的感覺嗎?
所以我說——這是人性!
“人在福中不知?!保挥心骋惶彀涯憷龈H?,你才懂得
每天吃飯、睡覺、上學(xué)、上班,你不會覺得自己幸福,但是當(dāng)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業(yè)、失學(xué)、失親,然后,事情過了,你突然對眼前的一切特別珍視。你覺得太感謝老天,覺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覺得自己太幸福了。
人不能長處在平靜之中,太平靜、太沒變化,會使人不安,甚至發(fā)瘋。
所以,那些沒病找病、總往醫(yī)院跑的人,其實也是去看病,只是他們可能掛“腸胃科”的號,看“精神科”的病。
話說回來,他們?nèi)绻龅絺€不懂病人心理的醫(yī)生,摸兩下,說“你根本沒病”,他們反而要不高興,怨這醫(yī)生不聽他“傾訴病情”,說這醫(yī)生不認真。接著,他們可能換去找別的醫(yī)生。
道理很簡單一一那位好醫(yī)生,沒能冶他們的心病。
如果他有10塊,你拿走8塊,再還他5塊,你明明還是拿走了3塊,他反而會謝你
《老子》說得好——“欲取之,先予之。”你也可以講“欲予之,先取之”。甚至可以說“先取之,即或不予之,對方也會覺得你予之了”。
懂得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的人,會隔一段時間就來個變動,再不然變動工作,再不然換換位子。
明明員工表現(xiàn)平平,無功無過,也要有小小的獎懲,于是懲了,他們會傷心;跟著獎了,他們又高興。他們會猜你換工作的目的,他們會猜位子是否代表尊卑。
你很高明!對不對?
懂得經(jīng)營大企業(yè)的老板,絕不提早發(fā)布“今年會發(fā)多少年終獎金”的消息,因為當(dāng)你這么一說,就變成了“當(dāng)然”,你當(dāng)然得信守諾言,當(dāng)然得“如數(shù)發(fā)給”。
反而是,你可以先說今年的景氣不好,怕發(fā)不出來,甚至有可能裁員。于是人心惶惶,員工非但不再指望發(fā)多少年終獎金,而是生怕自己被裁。
結(jié)果,當(dāng)你不但不裁員,反而說“虧損由我吃下,員工福利不可少”,而再多多少少發(fā)了些獎金時,你得到的是掌聲,是感謝。
“謝不殺之恩”就是這樣,明明該是他的,你非但不給,而且先拿走。如果他有10塊,你拿走8塊,再還他5塊,你明明還是拿走了3塊,他反而會謝你。如果他有10塊,你拿走了兩塊,不再還他,他一定會恨你。
這就是人性!人性多么可悲啊,人居然像猴子,由“朝三暮四”,換成“朝四暮三”,換湯不換藥,猴子就會高興。
對,多數(shù)人也可能像猴子!懂得這人性的官員,總知道隔一陣“來一下子”。
于是,你覺得他總在注意你、關(guān)心你、垂憐你、拯救你。
于是,你感恩戴德、高呼萬歲。
你豈會想到,那本來就該是你的,是他“該你的”,是你“該得的”,是他“該做的”。
問題是,搞政治的人,如果不懂人性,他還搞什么?
問題是,作為人,如果沒點合理與不合理的變化,生活還有什么意思?
摘自《今晚報》2007年1月2日(原載《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接力出版社出版)
編輯/李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