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的好漢,人人有個綽號,甚至綽號比真名叫得都響。唐代的許多詩人,亦有綽號。他們的綽號,載入史冊,與佳章共存,為世人所重。唐代的詩壇,也因此增添了不少妙趣。詩人綽號的獲得,原因不一:
有的詩人的綽號,來自生活中的軼事。比如,“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而聞名的方干。御史大夫王龜巡視浙東期間,邀方干相見。方干進去時,連下兩拜。王大夫“安詳以答之”,方干尚未起立,又一拜。因此,時號“方三拜”。
有的詩人的綽號,來自他們創(chuàng)作的特點。溫庭筠,少小聰敏,走筆成萬言。他的《蘇武廟》、《經(jīng)五丈原》、《商山早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侗眽衄嵮浴吩u論溫庭筠說:“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睖赝ン薇粫r人稱為“溫八叉”。
有的詩人的綽號,是和他們的職業(yè)有關。胡會能是個手工業(yè)工人,卻專心功詩,日夜不忘,“夢入剖其腹,以書一卷內(nèi)之?!彼脑姡瑢懙们逍律鷦?,雖地位卑微,亦受到社會重視,世號“胡釘鉸”。
有些詩人的綽號,是跟他們的大作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趙嘏,有一首叫《長安秋望》的七律。中有一聯(lián)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大詩人杜牧對此十分賞識,稱他為“趙倚樓”。鄭谷有一首《鷓鴣》詩:“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边@首詩,把鷓鴣的形象特性,刻劃得淋漓盡致,寫景言情,均可令人玩味。因此名噪一時,鄭谷被人賞以“鄭鷓鴣”的雅號。這種流風遺韻,影響到宋代詞壇。如張先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墜飛絮無影”之句,而被稱為“張三影”。
白居易樂觀多趣,喜稱綽號。辛丘度迂闊,白居易便稱他為“迂辛”。竇鞏的詩,寫得很流離,但平時與人交流,說話很慢,總是欲言又止,白居易因此戲稱他為“囁嚅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李紳,因為身材短小,所以白居易稱他為“短李”。白居易的《編集獨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一詩云:“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元老偷格律,苦教短李伙歌行……”于是“短李”就成了白居易對老友的愛稱。
縱觀詩人的綽號,多來自社會對詩人的贊美。比如“趙倚樓”、“鄭鷓鴣”、“張三影”等等。說明詩人的佳章麗句,已深入人心,為世人所欣賞,所傳誦。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尚無文字評獎活動,如果有,他們的佳章錦句,肯定會被一致通過。如此說來,把詩人的綽號當作是評委會發(fā)給他們的一紙榮譽證書也未嘗不可。獎狀一樣的綽號,確實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