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鬧市,高樓摩天,天光一線;人聲鼎沸,馬達轟鳴,燈紅酒綠,腳步匆匆……而我卻喜歡獨處一室,仰臥在睡椅之上,微閉雙目,讓自己的眼睛與喧囂的世界隔絕,靜靜的過濾一下紛繁的雜念。這個時候你會有一種“就在樊籠里,復得反自然”的美妙體驗。享受一種舒暢淋漓的寧靜。
寧靜不是心情,而是心境,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排除各種干擾,保持一顆平常、平靜的心。使思想在寧靜中提高,靈魂在寧靜中凈化,知識在寧靜中積累,身體在寧靜中康健,美好的時光在寧靜中度過。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人生步入金秋時節(jié),便走進了悠閑、恬淡、寧靜的生活意境。面對大千世界的種種誘惑,老年人要眼不紅、心不跳,心靜如水,不為權(quán)利所撓,不為名利所誘,不為金錢所累,不為“花花世界”所吸引。守住心靈的凈土,寧靜、悠閑地細細品味人生,咀嚼生活。
寧靜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的豁達,就是“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的超然,就是“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的執(zhí)著,就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從容……
自我保健,有許多法則,許多途徑。然而多數(shù)人只追求身體的鍛煉,而忽視了心理的保健。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心理健康被引進了健康觀,越來越多的人懂得了忽視心理保健,身體保健也難有成效。身心的保健應同時進行,而自我保健的第一步應重在寧心、靜心。
寧靜,首先要避免焦慮和緊張。現(xiàn)代生活的高效率、快節(jié)奏及諸多社會、家庭問題,如失業(yè)、離婚等造成的社會高壓,使許多人變得焦慮、緊張,有些人便借煙酒、鎮(zhèn)靜劑聊以“解脫”,結(jié)果出現(xiàn)對煙酒或藥物的依賴,從而導致更多的生活態(tài)度方式疾病。因此,避免焦慮和緊張是自我保健的第一步。焦慮和緊張的消除主要在于對人生目的及意義的認識。因此,應多讀且認真體會宣傳真、善、美的各類書籍。另外,也可以通過與大自然的交流來得到放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是大自然聲音的再現(xiàn),它不僅使人輕松愉快,陶醉其中,充滿生命力的主旋律,還能增加心臟收縮力,使血壓正常,尤其是大提琴對治療心臟病有益,長笛亦可使人松弛,小提琴和鋼琴最適于撫慰神經(jīng)系統(tǒng)。此外,觀養(yǎng)花鳥魚蟲,駐足旖旎風光,向朋友、親屬傾訴,與道德高尚的智者交談等等,皆有暫時解除焦慮和緊張的良效。
第二,保持寧靜,還要避免過多信息的干擾。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各類報紙、雜志及廣播、電視、網(wǎng)絡,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外界信息的輸入需要大腦去綜合分析和判斷,即“信息消化”。如果大量的信息輸入大腦,超過機體的承受力,可造成“信息消化不良”,使大腦中樞神經(jīng)功能紊亂,思維判斷不清,并出現(xiàn)頭昏腦脹、精神抑郁,消化功能紊亂及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嚴重者可導致緊張性休克等疾病。因此,當您感到焦慮、煩惱、無聊之時,切不可隨波逐流,追求、沉溺于聲、光、色的刺激之中。最好的辦法是以一個簡單美好的信息代替種種雜念,以此作為契機,使心緒寧靜,當您經(jīng)常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中,自能進入身心協(xié)調(diào)之佳境。
第三,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常保安詳之心。逐漸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培養(yǎng)一些良好興趣如:垂釣、養(yǎng)花、彈琴、書畫等。有興趣者可選擇一種以德為本,至簡至深的氣功或禪定方法,堅持習練,自能常處安詳狀態(tài)。對于一些常常處于難以自拔的焦慮狀態(tài)者,也可在每個周末花一天時間實施“森林療法”。森林療法本用于心理治療,但也適用于心理保健,其基本理念是讓不安的情緒順其自然發(fā)展,日常生活一定要有目的。周六或周日起床后,禁止讀書和看電視等一切活動,實施“絕對安靜療法”,讓自己意識到“生活的欲望”,感受生活中除了浮躁還存在的另一面,然后通過清掃衛(wèi)生、飼養(yǎng)動物、園藝、體育等活動,引導“生活的欲望”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在達到心緒寧靜之后,再按各種法則進行身體保健,必能事半功倍,健康長壽。
寧靜,要靠自己用心來創(chuàng)造,用行動來落實,用實踐來獲得,要營造安靜祥和的環(huán)境,要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
寧靜是一種意境,須用心去品嘗,享受寧靜,美妙無窮。
〖編輯: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