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6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與夫人范我存來到南京雞鳴寺“盛世雞鳴·端午詩會”會場,余老滿頭銀發(fā),精神矍鑠,一邁進會場,滿場立時響起熱烈的掌聲。詩會主持人馮亦同攙扶余老登臺,并向與會詩人介紹:“余老與南京有不解之緣,先生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7年就讀于金陵大學外文系,后隨家遷徙臺灣,從此他的心里埋下了思鄉(xiāng)的種子;先生‘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多次來故鄉(xiāng)南京講學、觀光,他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其詩歌毫無疑問是中國新文學的經(jīng)典,特別是 20世紀70年代初,余老一首《鄉(xiāng)愁》傾倒兩岸多少讀者!‘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庇嗬衔⑿χf:“馮先生是位熱心人,在南京給我選編了兩本著作已都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一本是散文集《左手的掌紋》,另一本是剛剛問世的詩集《等你,在雨中》?!?/p>
余老這次帶來了一首新作《回鄉(xiāng)》。他驚嘆南京的巨變,他說:“重游了南大,登上了閱江樓,真是氣勢不凡?!彼钋榈鼗貞浀溃骸澳暇┦俏业募亦l(xiāng),南京大學是我的母校,小時候,我常常到玄武湖、紫金山、中山陵去玩,荷葉、蓮藕都給幼年的我留下深刻的印像。歷史上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南京,作為詩歌的題材,在南京取之不盡。今天來到雞鳴寺,參加懷念屈原的端午詩會,在故鄉(xiāng)感念華人文化的根,非常有幸!”關(guān)于《鄉(xiāng)愁》,余老說:“到臺后懷鄉(xiāng)之情日重。在離開大陸20多年的時候,我在臺北的舊居一揮而就,僅用20分鐘便寫出了《鄉(xiāng)愁》,但它卻是郁積在心中20多年的情愫。”他認為這首詩是寫實的作品,小時候在寄宿學校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都寫女性,后面寫到大陸這個“大母親”,于是便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臺上,余老手捧一杯青瓷茶盞,作曲家晁岱健在樂曲中聲情并茂演唱由自己譜曲的《鄉(xiāng)愁》,余老在樂曲終止時與晁岱健雙手握在了一起,他說:“我一首《鄉(xiāng)愁》20分鐘寫就,晁先生用3年時間為之苦思冥想地配曲,聽了讓我很感動!”他接著說:“我心目中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是古人到現(xiàn)在的中國,是從邊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國,包括海島,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個中國,我希望這首歌傳唱開來?!倍眄?,他又說:“在一次演講中,有位學生向我提問:你的‘鄉(xiāng)愁’從小時候一直寫到現(xiàn)在,那么請問,未來的鄉(xiāng)愁是什么?我當場回答他:‘未來啊/鄉(xiāng)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我來這頭/你去那頭?!?話音剛落,立時博得滿堂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