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方歲月的河邊,信手拾起幾顆別致的石子,并將它們綴成一串手鏈,讓它們凄清的美麗,隨著手勢,不時地閃爍在我的眼前。
姨母鳳珠
鳳珠與我母親是同宗叔伯姐妹,但她與我母親感情一直很好,就像親姐妹,所以我一直稱她姨母。鳳珠姨母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她的母親村人叫娥奶奶,做得一手好針線活,每逢大戶人家的嫁娶,娥奶奶總是被請去縫制嫁衣,鳳珠也跟著去,后來她也給娥奶奶幫幫手。聽我母親說,鳳珠在她們同輩姐妹中,不僅生得美麗,也是特別能干的。
鳳珠認識姨夫培先生是偶然的事。那時,培是小鎮(zhèn)上年輕的中醫(yī),他的醫(yī)道是跟自己父親藻先生學的。培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卻能歌善舞,且扮相俊俏。每年正月鬧新春,他扮演民間歌舞《打蚌殼》中的蚌精,總能吸引許多鄉(xiāng)間女子的關(guān)注。鳳珠是不是那時就注意上培我不知道。但那時,他們都已各自成家。鳳珠由于家境貧寒,自幼許給人家做童養(yǎng)媳;而培也有了家室。但是,姨母后來自行解除了這段不幸婚姻,培的前妻也因為自己不能生育而離開了他。他們倆就像兩片飄零的樹葉走到了一起,仿佛是緣于一次偶然的培為姨母搭脈看病。他們就這樣很自然地認識了,并且走到了一起,培比鳳珠姨母大十歲,他們倆非常恩愛,后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驥。
鳳珠姨母快人快語,姨夫培卻慢條斯理。每當姨母發(fā)火或動氣,他總是笑瞇瞇地看著她,等姨母氣消了,他再將他的道理一一擺出。這時,姨母自然全能接受,久而久之,她對培心服口服。自然,培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鳳珠說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在解放前夕花盡全家積蓄,在老家靠山村買了二十幾畝田地,這個舉動為他一生及全家埋下了悲劇的種子。盡管在土改前,培已經(jīng)將這些田地處理了,但是,在土改時他還是被劃成了地主成分。培認為自己一直行醫(yī),土地剛買,沒有過一天地主生活,更沒有剝削人,便去找當?shù)刎殔f(xié)的人論理。培那時血氣方剛,理直氣壯,沒想到竟惹怒了對方。在貧協(xié)主席的雷霆般的咆哮中,培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即將被送去勞改。鳳珠震驚之余卻相當鎮(zhèn)定,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是壞人。姨母立即去了靠山村,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請當?shù)匾晃蛔x書人寫了一封證明信,證明培的確沒有任何犯法之舉。然后,不識字的姨母拿著這封證明培清白的信,挨家挨戶去請人簽名按手印。姨母自己是貧農(nóng)出身,并不懼怕貧協(xié)那些人,她據(jù)理力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結(jié)果,全村大多數(shù)貧下中農(nóng)都證明培是個好人。姨母然后揣著這封沉甸甸的信,連夜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地獨自走了兩天山路,去了當時的地區(qū)行署,為培鳴冤叫屈。姨母弱女子救夫勇敢的舉動,感染了在場的所有的人,最后培的事情終于作出了從輕處理。
鳳珠不僅敢作敢為,而且處事極有智慧,這表現(xiàn)在另一件事上。培的父親藻先生給一位懷孕的軍人妻子看病,女軍屬先去看了西醫(yī),吃了醫(yī)生給的奎寧又來找藻。藻是遠近聞名的老中醫(yī),他謹慎地為女軍屬開了藥方,不想該女回去服藥后,胎兒被打了下來。當時正好藻的兒子培被抓,便有人放風說藻是有意為之搞階級報復。一些與藻不和的人,甚至去報案,要求將藻繩之以法。藻本來因兒子的事很痛苦,加上這件事有口難辯,心情惡劣到極點,他甚至想到了去死。姨母安慰他,你不能死,你是冤枉的,你死了就什么也說不清了。姨母便帶上禮品去看望女軍屬,照顧她坐小月子,姨母用女人的柔情打動了女軍屬,女軍屬便在兩個女人漫不經(jīng)心的交談中,將自己曾經(jīng)服過奎寧的事說了出來。姨母久在醫(yī)家自然知道奎寧的作用。她立即請女軍屬寫了證詞,然后去了有關(guān)部門,又一次為公公洗刷了冤屈。
姨夫培被抓后,有人勸姨母改嫁,鳳珠說培對我好,家中還有老小,我不能做黑了良心的事?!拔母铩敝?,培被批斗,姨母也被掛上“地主婆”的牌子示眾,姨母心情卻很坦然,她每天準時到達指定的地點站街,沒有半點畏懼。她后來說,我一輩子都在勞累,世界上哪有我這么苦的地主婆呀?我不相信黑白會被顛倒。
鳳珠一生都在辛勤勞作?;盍税耸鄽q,還能下河去洗衣服。姨夫培已經(jīng)去世多年,她經(jīng)常對著培的照片喃喃自語,你在那里孤單不孤單呀?等我不忙了,我就跟你走。到時你可不能不理睬我,你要記住我還是你的鳳珠……
秀姑
秀姑年輕時長得并不清秀,皮膚黝黑,扁臉盤,扁鼻子,闊嘴巴,一只眼睛還有點斜。但是身材不錯,腰肢柔軟,一條大辮子烏黑漆亮地拖在身后。鎮(zhèn)上人打趣說秀姑,后面看,分外俏;前面看,嚇一跳。
秀姑在剛解放那年已經(jīng)二十出頭了,還不出嫁,連婆家也沒找。她媽急得不行,秀姑滿不在乎地說,我的事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她媽曉得女兒的心思,秀姑貌不驚人,心氣卻挺高,而且非讀書人不嫁,盡管她自己也大字不識一個。她的口頭禪是,三代不讀書,放出一籠豬。小鎮(zhèn)上的讀書人也有幾位,可誰也看不上秀姑的尊容。鎮(zhèn)上人都說,秀姑準在家做老姑娘打萬年樁了。
可是世事難料,還真有一位書生看上了秀姑。那一年,鎮(zhèn)上的小學來了一位外鄉(xiāng)教師,高大的身材,長得極英俊。就是不大愛說話,顯得有些陰沉,像是有什么心思。秀姑那時正在鎮(zhèn)上小學讀掃盲班,她經(jīng)常捧著書本去先生處問這問那,一來二去,倆人居然好上了。那位先生經(jīng)常打著把紅色油紙傘,順著細細長長的雨巷來找秀姑。秀姑也經(jīng)常抱著一顆毛竹筍或是提著一籃青菜去小學堂。倆人有時有說有笑一起去河里洗被單,秀姑和那英俊的青年一起將洗好的被單抖開,晾曬在河灘上灑滿陽光潔凈的鵝卵石上。那親密無間的舉動,對比反差的容貌,叫小鎮(zhèn)上的姑娘們看了眼睛發(fā)直,也無端地生出嫉妒。有的說那小白臉來歷不明,他看中秀姑這樣的女子絕不會有好心眼,秀姑遲早會被他甩了。也有人說那先生心理變態(tài),鎮(zhèn)上那么多俊俏女子不愛,偏偏愛上秀姑。連秀姑的媽也起了疑心,因為她也覺得自己女兒與那先生極不般配,想阻止這件事情。但是秀姑根本聽不進去,入了魔似的還是不斷地往小學堂里跑。于是流言四起,有人說看見秀姑大白天給先生洗頭,還有人說看見秀姑在小學里整夜不回,甚至有人說,秀姑已經(jīng)和先生有了那回事了。就在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秀姑和那位先生私奔了。秀姑走時,連她媽也沒打招呼,只留了一張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寫了幾行字:媽,我愛他,決定跟他走了。我相信他會對我好的,你放心。秀姑媽因此大病一場,鎮(zhèn)上人為此事議論了許久。
沒想到幾個月后,秀姑蓬頭垢面地回來了。她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什么話也不說。她媽問她這幾個月去哪了,她不說。她媽問,那位先生現(xiàn)在哪里,她也不說。她媽急了,你到底說話呀,我的姑奶奶!秀姑漠然的臉上忽然流下淚來,一字一頓地對她媽說,媽,我要嫁人,隨便什么人都成。秀姑媽一臉愕然,你不是已經(jīng)把自己嫁了嗎?秀姑表情漠然地說,我和他已經(jīng)沒有關(guān)系了。
秀姑再嫁的事成了小鎮(zhèn)上的談?wù)摰慕裹c。有人為秀姑嘆息,說她鬼迷心竅,終于被小白臉甩了,也有人說她活該。最后,鎮(zhèn)上的一個不識字的老光棍大毛子娶了秀姑。秀姑結(jié)婚那天,縣上公安局來了人,將她叫到一邊,問了許多話。真相終于大白,原來那位教書先生是國民黨軍官,一個逃亡的歷史反革命,已經(jīng)被抓起來了,秀姑算是年輕幼稚受騙上當,沒有作任何處理。
秀姑結(jié)婚不久就給老光棍大毛子生下一個白胖兒子,眉眼清俊,極像那位教書先生。秀姑后來生的卻全是女兒。秀姑與毛子結(jié)婚后,生活極為貧寒,但她一直堅持讓兒女讀書。兒子讀書極為聰明,從小學到中學全是三好學生。后來考上了省里的一所大學,畢業(yè)后回到縣城工作,并找了一個大學生為妻,幾個女兒也都上了大專。更令秀姑感到自豪的是,她唯一的孫子更是青出于藍,不僅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后來還留學國外讀了博士。
秀姑老了,她極少串門,也不打牌,她最大的愛好是看書,以連環(huán)畫居多。因為她只讀了幾天掃盲班,識字不多。有時還愛看看電影,有一次兒子陪她看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看到村姑與教書先生苦難的愛情,她竟然泣不成聲,不能自已,讓周圍的觀眾都感到莫名其妙,兒子也為此納悶了許久。
打那以后,秀姑便不再進電影院了。
海之戀
1976年夏日的一個下午,我中學最要好的同學海騎著輛破舊的自行車,從他插隊的地方,翻山越嶺、風風火火地來到我插隊處,一見面就告訴我:哥,我準備結(jié)婚了。
海是我中學小一級的同學,我們在一起非常投緣,他比我小一歲,一直管我叫哥。中學畢業(yè)后,我們分別下放在兩個公社。海不知從哪弄了一輛破自行車,所以,他經(jīng)常騎來看我。
海曾經(jīng)是我們讀書的那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帥哥之一,他長得有點像印度人,高鼻凹眼,小麥色健康的皮膚,身材高大,肌肉結(jié)實。海的身邊總不乏有女孩子圍繞,畢業(yè)后剛到農(nóng)村插隊不久,就被一個大辮子的中學女同學纏上了。據(jù)海告訴我,大辮子一直對他很癡情,可他就是和她來不了電。但是,大辮子對愛情非常執(zhí)著,一次又一次地往海插隊的地方去,每次都帶上一些緊缺物資,如白糖肥皂之類的物品。大辮子的父母是干部,搞這些物品有門路。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冷冷熱熱,總叫人捉摸不透。當海來告訴我他要結(jié)婚時,我開玩笑說他到底禁不住大辮子誘惑時,海搖了搖頭,輕輕地說,不是她,是繭。
我見過繭,她是海插隊時的房東姑娘。海去的地方知青少,就安排住農(nóng)民家。繭算不上美麗,個子不高,但很健康,一雙眼睛特別傳神。海后來告訴我,他就是被這雙眼睛迷住的。那時海單身來農(nóng)村,繭對海特別關(guān)心。海對女孩子有經(jīng)驗,他敏銳地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子已經(jīng)喜歡上了他。他對繭不反感,但他那時想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前途。他主動向生產(chǎn)隊長提出要搬出繭家,隊長答應(yīng)了。于是,海孤身一人住進了隊里平時做谷倉的小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回避繭的愛。而繭也意識到了,但她還是一顆心掛在海的身上,給他送雞蛋和咸菜,給他洗衣服。我們這些朋友去海處,不用海吩咐,繭就將自家菜園里新鮮的蔬菜,以及自家舍不得吃的雞蛋臘肉,通通拿來并親自下廚搬上了餐桌,而且,這一切做得非常自然,不卑不亢。一次,海原來的女朋友大辮子來,也受到同樣的禮遇。大辮子與海的情感一直若即若離,見此更狐疑滿腹,連連追問海。這女孩子是你什么人?海反問,你的意思我是愛上她了?大辮子自信地回答,我相信你不會作繭自縛,因為你不會將自己的前途葬送在一個農(nóng)村姑娘身上。
那天,當海告訴我他要結(jié)婚的消息時,我也有過大辮子同樣的想法。作為海的最信任的朋友,我覺得我應(yīng)該將他引出迷津。于是,在1976年夏日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們兄弟倆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最后海向我交了底:你再說也沒用了,她已經(jīng)有了。看著海漲紅了的英俊面孔,我覺得生米已經(jīng)煮成了熟飯,再說什么已經(jīng)是多余的了。
海后來說,他是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繭的,她就像水墨滲進宣紙一般,繭的如水溫情慢慢滋潤了自己的靈魂。窗戶紙最終被捅破是在一個寂寞的午后,繭端著一碗熬好的中藥走進了海的小屋,海在雙搶收割中病了,繭每天來照顧他。當繭用小勺喂著海吃藥時,海突然發(fā)現(xiàn)繭的眼睛美麗而清澈,他的心為之一顫。就在繭轉(zhuǎn)身要離去時,海拉住了她,將她攬在懷里……接下去的事情一發(fā)不可收拾,繭與海幾乎每天都在小屋約會。終于有一天,繭告訴海她有了,海愣住了。最后,他勸繭把孩子做掉,繭美麗的眼里忽然盈滿了淚水,她固執(zhí)地要留下孩子,哪怕海不娶她,她也要留下海的孩子。繭的執(zhí)著終于使海下定了決心,當他作出與繭結(jié)婚的決定時,他感覺到了四面八方投來的復雜目光,他突然有一種大義凜然的感覺。
海的婚禮我沒有參加,據(jù)說簡樸而隆重,甚至有人想要把海塑造成扎根農(nóng)村與貧下中農(nóng)結(jié)合的典型。海后來告訴我,大辮子在得知他與繭結(jié)婚的消息時,差點沒昏過去,并發(fā)誓一輩子不再戀愛。我上大學后,與海聯(lián)系少了。海沒有考上大學,就地招工在供銷社當了營業(yè)員;繭自學做了裁縫,夫妻倆日子過得和滿而貧寒。前幾年,我母親去世時,我回去奔喪見到了海,他已經(jīng)下崗,在路邊開了一家夫妻小商店,賣一些雜貨。當年英俊的小伙子已經(jīng)失去昔日風采,隱約有一種滄桑感寫在臉上,繭美麗的眼睛依然明亮,但四周也隱約有了皺紋,聽說他們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海請我吃了一頓飯,繭的廚藝不減當年。最令海自豪的是他的兩個女兒,大女兒考上大專,畢業(yè)后去了南方,找到了一份挺不錯的工作;小女兒成績優(yōu)秀,考入西南一所醫(yī)學院。聽著海的敘述,我從他依然有神的眼睛里看到了陽光閃爍。那是1976年的陽光,當時,我和海在陽光下爭執(zhí)著他與繭的事,我曾經(jīng)斷言他的愛情不會久長。他就是用這樣的眼神看著我,憂郁而又充滿希望。
我終于讀懂了他的目光,海一直沒有后悔,沒有后悔自己當初選擇的愛情。
(選自2007年第2期《作品》)
原刊責編 朱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