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多的中國古錢幣中,“騶虞峙錢”是一種奇特的珍稀古錢幣,其名稱就很獨特,其用途在諸多錢幣學(xué)書中說法也不一樣,這就更顯得珍貴。
錢幣的正面是圓潤婉轉(zhuǎn)、古樸凝重的“騶虞峙錢”四個篆書體字。背面為素,無任何文字和圖飾。“騶虞”一詞,在不同的古籍中有著不同的含義。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騶虞》是一首描寫田獵的詩:“彼茁者葭,茁壯茂盛蘆葦芽,一發(fā)五耙,五只小豬一胎下,于嗟呼騶虞!唉!牧豬倌真可怕!”這是這首詩的第一段。第二段中將“葭”換成了“蓬”,“蘆葦”換成了“蓬草”,“耙”(bā)換成了“(豖走)”(zōng),其余字句均相同。這首詩反映了古代給奴隸主放牧的奴隸們被打罵受欺凌的情景。每當看到小豬就聯(lián)想到那些牧豬倌的狠毒與可怕。這里“騶虞”指的就是掌管牧豬之事的官吏?!睹姽视?xùn)傳》中說“騶虞”是獸的名字,即“白虎黑文,不食生物”的仁瑞之獸?!赌印とq》中說:“周成王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騶虞》”。顯然,這里的“騶虞”足指周成王自己創(chuàng)作的樂曲名。東漢偉大的科學(xué)家和杰出的文學(xué)家張衡,在他的名著《東京賦》中描寫京都景象時,有“禮事展,《王夏》闕,《騶虞》奏”之句,記載了當時演奏《騶虞》這首名曲的情景。很顯然,“騶虞峙錢”錢幣中的“騶虞”,似乎與瑞獸和樂曲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應(yīng)該說與專管牧獵的官吏有關(guān)?!膀|虞峙錢”很可能是一種專門給奴隸主鑄造的錢幣并兼有工錢性質(zhì)的錢形特殊飾物。
“騶虞峙錢”到底是什么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古錢手冊》將其歸入南北朝時期的流通錢幣,標價為“無定價”,即是非常珍貴的古錢《古錢價格探索》將其列入“厭勝錢”,標價為2000~3000元《錢幣學(xué)詞匯簡釋》中斷言,此幣“僅有圖而無錢”,這種說法沒有什么根據(jù)。因為清代山西省著名的泉家劉師陸,時任狄道州(今甘肅省臨洮)的知州趙宜暄給他贈送了一枚“騶虞峙錢”,他非常高興,成了清代嘉、道時期的名錢。劉不省人事的時候?qū)iT囑咐家人,說他死后將這枚錢幣隨他一起葬入墳?zāi)梗阋娖鋵@枚錢幣的珍愛。筆者經(jīng)過長時期的研究和琢磨,認為“騶虞峙錢”古幣既不是流通貨幣,也不足與民俗有關(guān)的諸如吉語、生肖、辟邪、仙馬、酒令等一類的花錢。可能是古代某一時期的某個統(tǒng)治者,專門給為自己看管牧獵場所的牧獵倌鑄造的標志性牌飾,類似后世的各種徽章,或者是顯示牧獵倌身份與職責的標識物,或者類似“宮錢”,具有使用價值并具有紀念和觀賞性質(zhì)的一種佩飾物。
多年前,筆者在一古玩市場的古錢幣堆中找到了一枚“騶虞峙錢”古幣,由于年代太久遠,銹痕太厚重,當時看不清其“廬山真面目”。但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覺得這是一枚與眾不同的古錢,不能失之交臂,較便宜地收購了這枚錢幣?;丶液蟠_實無法辨認,就放在醋里浸泡了幾天,清洗后便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原來是一枚珍稀的“騶虞峙錢”古幣。雖然在醋中泡掉了一些綠色古銹,但銹痕仍然為貼骨銹,非常高興。這枚古幣直徑26.3毫米,錢穿8毫米,錢厚1.6毫米,重5.6克,四周邊緣有一層銹痕,與《中國錢幣學(xué)辭典》中記載的直徑26毫米、錢穿8毫米、錢厚1.74毫米、錢重5.6克基本一致(如圖)。今借貴刊一角與專家和泉友觀賞。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