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單句有五種基本句型,這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應該不會陌生,五種句型觀點的提出,使現(xiàn)代漢語語法教學真正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語法學習也因此變得有章可循。幾乎每一位語文老師、每一位學過漢語語法的中學生都深受其影響。他就是普通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現(xiàn)代漢語》的主編之一——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廖序東先生。金秋十月,在《現(xiàn)代漢語》教材修訂會議期間,我們有幸采訪了廖先生。
戰(zhàn)亂求學,結(jié)緣教育
1937年,廖先生考取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因戰(zhàn)亂之故,當時北京的部分大學被迫遷往西安成立臨時大學。開學之際,廖先生的家鄉(xiāng)武漢已遭日軍轟炸,求學心切的廖先生以去上海讀書為由瞞著家人,獨自一人去西安臨時大學就讀。北平師大每學期都要開設(shè)師范性質(zhì)的課程。在這里,對《教育概論》《心理學》等師范性質(zhì)的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是廖先生走入教育領(lǐng)域的第一步,也由此始,廖先生與教育結(jié)緣一生。
然而,好景不長,動蕩的社會沒有偏愛像廖先生這樣的求學若渴的青年,在西安入學不到半年,學校再次被迫遷移。廖先生跟隨遷校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先乘火車到寶雞,然后從秦嶺徒步南行。同學們高唱戰(zhàn)歌一路前行?;貞浧甬敃r的情景,廖先生神采飛揚,仿佛又回到了意氣風發(fā)、執(zhí)著求學的青春年代。遷校大軍到達漢中,找到一處孔子廟做校址,成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當時西北聯(lián)大群賢云集,廖先生師從聯(lián)大文學院院長、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先生專攻現(xiàn)代漢語。談起這段曲折的求學經(jīng)歷,廖先生還補充說當時因為家鄉(xiāng)被日軍占領(lǐng),生活沒有來源,全靠國家補助,讀書因而不愁。這應該說是不幸中的大幸,雖遭遇戰(zhàn)亂,學無定所,卻又得一賢長教誨及穩(wěn)定的生活保障,幸矣!
輾轉(zhuǎn)南北,獻身教育
1941年,大學畢業(yè)的廖先生被分配到漢中師范學校做國文教師。開始了他一生中真正的教育實踐。剛剛踏上教壇的廖先生與常人一樣略有一點兒怯意。當時學校每周一都有抗戰(zhàn)紀念演講(大約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學校每周的國旗下的講話),輪到廖先生作演講,他說第一次面對全校師生講話,感覺有些緊張,腿發(fā)抖。說起這件往事的時候,廖先生面帶笑容,這或許是笑自己年少不更事吧,但這件事卻一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筆者當年初為人師也有此感。
說起教材,廖先生提到了于我們這個年齡頗為鮮見的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當時的中學課本并不是由出版社編寫,而是由各大書店出面召集名家編寫。學校對其所使用的教材有選擇權(quán)。當時著名的書店有中華書店、世界書店、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等。比如,呂叔湘先生就曾編著了一套開明書店發(fā)行的國文教材。教材中文言文、白話文各占一定比例,其中,初中的白話文多一些。但文言文的難度要比現(xiàn)在大得多。諸如像《長恨歌》《<說文解字>序》等,尤其是高三有些課文,教師備課都感覺比較吃力。
在漢中教課期間,廖先生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作為國文教師,在教課之余,校長經(jīng)常請其為人寫壽聯(lián)、挽聯(lián)等。廖先生說這些應酬文字,他當時馬上就能寫出來,可是后來就沒有這種能力了。我由此想到人是有各種潛能的,在一定的情景下人能夠發(fā)揮出這種潛能,長時間不用,這種潛能也就退化了。其實,這也從另外一個側(cè)面說明廖先生有著較好的國文積淀,只是他后來潛心鉆研語法研究而無暇顧及這種潛能了。
在漢中師范學校短暫的穩(wěn)定之后,廖先生開始了他輾轉(zhuǎn)漂泊的教學生涯。先到四川江北縣國立女子師范學校任教半年??箲?zhàn)勝利后又回漢口,由黎錦熙先生介紹到湖北第二女子師范教授歷史,后又到湖北第一女子師范做教導主任。1947年,到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開國語專修課,推行國語。1949年,全國解放。學校并到無錫。過了兩年又回到蘇州,成立江蘇師范學院(原東吳大學)任中文科主任,教授現(xiàn)代文學、教學法。雖然生活漂泊不定,但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從事教學還是科研抑或是管理工作,廖先生總是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嚴謹求實的作風投身教育事業(yè)。
扎根蘇北,躬耕教壇
1958年江蘇師范??茖W校搬到徐州。當時學校條件很苦,山芋餅、高粱餅是廖先生的主食。那年廖先生與學生一起撿礦石大煉鋼鐵,半年后才開始上課。江蘇師范??茖W校改為徐州師范學院,廖先生先后任學院中文系系主任二十余年。
廖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徐州師范學院大家都知道這樣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20世紀80年代,在江蘇省幾乎沒有漢語專業(yè)博士點的情形下,省里請廖老擔綱招收漢語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廖老推辭說,他的水平有限,碩士研究生尚未帶好,豈能擔任博導?在追逐名利成為潮流的時候,廖老卻以自己的謙虛和謹慎“倒行逆施”,這不能不讓我們這些后學敬佩。
正是廖序東先生這種為人和為文的高風亮節(jié),使他所開創(chuàng)的國務院首批授權(quán)點漢語言文字學碩士點成為一個在國內(nèi)享有盛譽的品牌。他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植根古代,把握當代,借鑒國外”的培養(yǎng)研究生方針,的確使他的研究生們受益匪淺。他冷靜的思考和科學的分析,能夠摒棄時弊帶給學生的逐利與浮躁;他那慈愛的目光和淡泊的神態(tài),可以凈化學生的靈魂并升華學生的人格;他那嚴謹?shù)膶W風和執(zhí)著的探索,確實提升了弟子們的學術(shù)品位與專業(yè)素質(zhì)……
【相關(guān)鏈接】
廖序東教授九十華誕賀詞
我因出訪而不克攜文赴會,至感遺憾,謹致此函向廖老表達真誠敬意,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序東前輩致力于教育和學術(shù)孜孜六十余年。作為蘇北重要學府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此辛勤工作近五十春秋。廖老學高德宏,有口皆碑,著作等身,沾溉學林,九秩高齡猶開卷授課,筆耕不輟,實為后學楷模。金秋之際諸賢匯聚彭城,為先生壽,共賀先生杰出貢獻,仰其風范,效其精神,實為盛事。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賀辭
設(shè)席彭門論道,泛舟學海揚波。九十華年彈指響,肩息何曾弦輟歌。春風桃李多。
濟世書傳禹域,高標星耿長河。德藝雙馨滋教苑,望重儒林仰泰阿。期頤載酒過!
——裴鳴若《破陣子·賀廖老序東教授九十華誕》
齡臻九十誕辰,欣羨慈顏采煥、學苑情豪,猶向人間開序曲;
壽祝三千桃李,長欽濟世書傳、文林望重,何嘗歲月付東流?
——壽祝廖老序東教授九十華誕
【名家檔案】
廖序東(1915~2006),我國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徐州師范大學中文系和漢語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1937年考入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文系,師從黎錦熙先生治學語言文字。1941年畢業(yè)時完成《離騷文法圖解》,由黎錦熙先生題寫書名及評語。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自1957年以來,長期擔任徐州師范學院中文系主任,后任副院長及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語言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江蘇省語言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198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又被江蘇省教委評為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