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并稱國畫四君子,都有著高潔、堅(jiān)貞、孤傲等象征意思,從許多別稱中,更可看出古人對(duì)它們的青睞。
1.梅
(1)香雪、羅浮客、羅浮魂、羅浮美人
典出柳宗元《龍城錄》,趙師雄被遣羅浮,一日在林間酒肆旁,遇見一位淡妝素服的女子,“與語,但覺芳香襲人。至酒家公飲,有綠衣童子,笑歌戲舞。師雄醉寐,但覺風(fēng)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趙師雄在羅浮遇到梅花仙女,夢(mèng)醒后見自己獨(dú)睡在大梅花樹下,后以“香雪”、“羅浮客”、“羅浮魂”、“羅浮美人”等代指梅花。
(2)玉雪
典出宋代范成大《連夕大風(fēng)陵寒梅已零落殆盡》:“玉雪飄零賤似泥,惜花還記賞花時(shí)?!薄坝裱倍嘤糜诒扔鳚嵃酌利愔?,后成為梅花的代稱。
(3)玉奴
典出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東坡和楊公濟(jì)梅花詩云:‘月地云階漫一樽,玉奴終不負(fù)東昏?!蹦铣R東昏侯的妃子潘玉兒貌美如花,被后代詩人喚作玉奴,后成為梅花的代稱。
(4)暗香、疏影
典出宋代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dòng)月黃昏。”詩句寫梅花稀疏的特點(diǎn)和清幽的芬芳,又以黃昏月下、清澈水邊的環(huán)境烘托,頗似一幅溪邊月下梅花圖。后以“暗香”、“疏影”代指梅花。
(5)一枝春、江南春色
典出南朝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zèng)花詩一首:‘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标憚P自江南向好友范曄寄去一枝梅花,表達(dá)思念之情。后以“一枝春”、“江南春色”代指梅花。
(6)額妝、壽陽妝
典出《太平御覽》:“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毕鄠髅坊湓趬坳柟黝~上,生成五瓣花,后以“額妝”、“壽陽妝”代指梅花。
(7)竹外一枝
典出宋代蘇軾《和秦太虛梅花》:“竹外一枝斜更好。”蘇軾稱竹外橫斜的梅花更為好看,后因稱梅花為竹外一枝。
(8)癯仙
典出宋代陸游《射的山觀梅》:“凌厲冰霜節(jié)愈堅(jiān),人間乃有此癯仙?!薄榜诚伞北臼枪窍嗲羼车南扇?,后代指梅花。
(9)殘脂
典出唐代杜牧《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薄皻堉痹敲鑼憣m女梳洗,脂粉充溢渭水,后成為落梅的代稱。
2.蘭
(1)空谷
典出《詩經(jīng)·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薄翱展取敝缚諘缬纳畹纳焦龋蟪蔀樘m花的代稱。
(2)九畹
典出戰(zhàn)國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薄熬蓬怠币馑际欠N蘭很多,后成為蘭花的代稱。
(3)國香
典出《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焙笠蚍Q蘭花為國香。
3.竹
(1)此君
典出晉代裴啟《語林》:“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騿枺骸畷鹤『螣??’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王子猷愛竹成癖,一天也離不開,后以“此君”為竹的代稱。
(2)湘斑
典出晉代張華《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以涕揮竹,竹盡斑?!彼此篮?,他的兩個(gè)妃子奔喪痛哭,揮淚沾竹成斑,后以“湘斑”代指斑竹。
4.菊
(1)傲霜
典出宋代蘇軾《贈(zèng)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傲霜”即傲霜枝,代指菊花。
(2)東籬
典出晉代陶潛《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薄皷|籬”為詠菊之詞,多借以表現(xiàn)辭官歸隱后田園生活的閑雅情致,后成為菊花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