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窯亦稱“廣窯”。窯址位于廣東佛山石灣,創(chuàng)燒于宋代,盛于明清兩代。其產品胎體厚重,胎骨暗灰,釉厚而光潤,與河南鈞窯特點相近,俗稱“廣鈞”和“泥鈞”。
石灣陶塑是嶺南著名的工藝美術品,其藝術種類主要有人物、動物、山石盆景和實用器皿,以陶塑人物最為著名,俗稱“石灣公仔”,有“東方明珠”之譽。石灣陶塑的制作技法豐富多彩,有車作、圍泥、合板、卷筒、印坯、注漿等。雕塑手法則有貼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等。產品往往有當時的陶瓷店號、制作者的印章款式。如明代晚期有“祖唐居”、“陳粵彩”、“楊升”、“可松”等;清代康熙年間有“兩來正記”、“文如壁”等;乾隆前后有“沅益店”、“大昌”、“寶玉”、“瓊玉”、“如璋”、“來禽軒”等;道光至民國年間有“黃炳”、“霍來”、“馮秩來”、“黃古珍”、“劉勝輝”、“劉佐朝”、“區(qū)乾”、“陳謂巖”、“潘玉書”等;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有劉傳、曾良、廖洪標、劉澤棉、劉炳(中國陶塑藝術大師)等。
近代以來,由于不少美院出身的藝術工作者的加盟,使傳統(tǒng)的石灣陶塑藝術在注入西方美學思想之后獲得了質的飛躍。解剖學使傳統(tǒng)的陶塑在創(chuàng)作上彌補了舊時藝人的直覺主義以及經驗主義的局限,人物表情塑造更加逼真細膩富于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手法更加豐富,同時也更重視作品的品味和思想性,顯示了石灣窯陶塑的強大生命力。其中“劉家陶”技藝最精,影響最大,手藝代有聞人。本文鑒賞的石灣公仔《陸羽品茶》像,就屬于“劉家陶”雕塑作品。
《陸羽品茶》塑像,高30厘米,寬30厘米。陸翁寬袍大袖,薄巾青髯,腳著草鞋,端坐于湖石之上。石磯上擺放著茶經兩冊,茶壺一把,陸公正舉杯品茶凝思,一派悠然自得之狀。器底鏤空,包漿柔和,陳舊自然,內壁壓印陰刻楷書方章“劉家陶”字樣。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又名疾,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唐代衙州刺史趙磷外祖在《因話錄》中曰:“陸羽,始創(chuàng)煎茶法。至今陸家之茶,陶為其像,置于煬器之間,云宜茶足利”。唐李肇撰《國史補》也著有:“陸羽,茶術尤著,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shù)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足見我國唐代以來均有雕塑陸羽瓷像的記載,他的事跡更是家喻戶曉,代代相傳。
此像造型準確,運刀流暢,節(jié)奏明快,手法寫實,技藝精湛。人物肌膚和衣袍不施釉彩,以單純的雕塑美和素陶材料的質地美取勝。尤其人物面部表情與舉杯之手相呼應,似乎在振振有詞地誦經吟詩,評茶品水。他目光炯炯,嘴唇微啟欲語,智慧蘊蓄,無論從任何角度都可以欣賞到其優(yōu)美的輪廓線與嚴謹?shù)慕Y構,真令人百看不厭。
筆者認為,這尊《陸羽品茶》塑像出自石灣窯“劉家陶”第三代傳人劉傳大師之手,理由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劉家陶”雕塑藝術的傳承脈絡和藝術概況。劉家于晚清由順德樂沖遷來石灣鎮(zhèn)。第一代劉輝勝生活于清光緒至民國初年,母親霍氏出身石灣陶塑世家,熟知陶塑制作。輝勝幼受濡染,很早就掌握手藝,成年后,在石灣下窯開設“劉勝記”公仔店,以做“山公”出名,人稱“山公王”。劉輝勝共有六子一女,個個均能繼承父業(yè),其中最杰出的要數(shù)第四子劉佐朝。劉佐朝(約1893-1935年),名社同,字行,自幼隨父母習藝,聰明過人,青年時代藝術造詣已超過父親。他20歲就承父命主理店務,銳意擴大經營,引進先進陶瓷制作技術,大批投入生產,獲利甚豐,成為石灣陶瓷業(yè)有名的實業(yè)家。其父劉勝輝的作品雖然骨骼勁健,比例勻稱,神態(tài)逼真,不施釉彩,十分精細,但是所作“大者一二寸,小者兩三分”,為微型陶塑人物,尚未出現(xiàn)其尺寸較大的作品傳世。而劉佐朝在陶藝上,泥、釉、火全能,作品同樣以小者為主,大者一般不超過半尺。題材除了傳統(tǒng)的漁樵耕讀、詩酒琴棋、仕女仙佛之外,還著意塑造社會下層人物,如農夫、木匠、盲人、喃嘸佬、豬肉佬等。人物的姿態(tài)有劈柴、乘涼、剃頭、搓腳趾、拍蚊等。面相多愁苦,必露門牙,富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神態(tài),表達了下層社會的百姓心聲。他的陶塑人物作品大多流傳于港澳和海外,大陸傳世的精品僅有《米顛拜石》《拍蚊公》《阿崩剃頭》等。作品底部大多先蓋上“劉勝記”印章,再用竹筆劃書“劉佐朝”或“佐朝作”等印款。所以《陸羽品茶》塑像應該首先排除“劉家陶”雕塑藝術流派中劉輝勝、劉佐朝這兩位先人。
“劉家陶”第三代傳人劉傳(1916-2003年),堪稱石灣陶藝泰斗,有潘玉書后第一人之美譽,在我國石灣陶藝發(fā)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民國時期已出名,1974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劉傳自幼承蒙家學,生活貧寒,只讀過兩年私塾,12歲就入石灣陶瓷作坊當童工。那時潘玉書、溫頌玲等一代石灣陶藝大師正當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劉傳從未拜師,卻很會“偷活”,所以劉傳作品的藝術風格深受潘玉書的影響,以至他的作品酷肖乃師。我們將《陸羽品茶》塑像與潘玉書的《羅漢》像相比對,發(fā)現(xiàn)兩件作品藝術面貌頗為相似,其人物都喜用素胎制作,不重釉色,而重素雕,宛如兩幅細致的素描寫生,通體具有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簡練與概括。刀法相同,構圖接近,衣紋線條,柔美流暢,瀟灑靈動,翻轉自然,不計較人體內部的細節(jié),只服從大體形態(tài)中的松緊疏密展收曲直的處理,極富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在我國歷代的瓷塑作品中這種衣紋處理最為精美,它高度發(fā)揮和展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寫實雕塑的特點,充分利用作者的主觀想象,創(chuàng)造出高于生活而又不脫離真實的藝術美,應為石灣公仔中的佳品。
乍看《陸羽品茶》塑像,器底似乎又老又舊,給人感覺好像是清代傳世作品一樣古樸。經仔細觀察辨認,發(fā)現(xiàn)底內有粘連的灰色塵土,有人為做上去的跡象,這和劉傳先生青中年反復臨摹名家作品,認真研究傳世作品相吻和,應是劉傳先生對作品進行的一種處理。器底內側壓印的“劉家陶”楷書款,是劉傳先生常使用的落款形式之一。比如在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這段時間里,他創(chuàng)作的《李白》、《王羲之》、《祖沖之》、《鐘馗》、《引福歸堂》等公仔,都落有“劉家陶”款識。另從《陸羽品茶》塑像石磯上的茶壺判斷,此壺的造型始于建國前后。我們把這尊《陸羽品茶》塑像與“劉家陶”第四代傳人劉炳大師的鈞釉《陸羽品茶》塑像進行比對,認為兩者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素胎《陸羽品茶》塑像,刀法干練明快,人物面部處理瘦勁豪放,拙美古樸。而鈞釉《陸羽品茶》塑像,刀法圓潤細致,人物面部處理得甜美柔和,清新秀麗。前者以單純的生陶質地和雕塑美取勝,后者則釉肥彩濃,塑釉結合。但無論從造型、布局、衣紋線條、人物結構和雕塑手段來看,“劉家陶”的藝術風格無所不在。
“劉家陶”的雕塑藝術堪稱一枝獨秀,為石灣鎮(zhèn)陶塑藝術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劉輝勝、劉佐朝、劉傳以及仍健在的劉澤棉、劉炳、劉國成等都是享負盛名的大家。當今石灣著名陶藝家莊稼、劉澤棉、劉炳、廖洪標等都是劉傳大師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在石灣陶藝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5年6月26日,在京桂拍賣行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灣陶塑原作精品專場拍賣會”上,拍賣現(xiàn)代陶塑大師的作品時,買家非常踴躍,尤其是拍賣到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傳的作品《鐵拐李醉酒》像和劉澤棉的作品《達摩》像時,現(xiàn)場氣氛達到了最高潮,兩件作品分別以82萬元和80萬元成交。從2001年開始,該拍賣行每年舉辦一次石灣公仔專場拍賣會,成交額、單件成交價格年年創(chuàng)新高。 石灣公仔拍賣會于2001年第一次舉辦的單件成交價格只有4000多元,6年后,單件成交價足足翻了200多倍。這說明石灣公仔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投資對象,在收藏家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高了,石灣公仔還會有更大的升值潛力。
(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