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去蘇州時,外甥送給我兩本《收藏界》。這是我第一次和貴刊“親密接觸”。細讀之后,覺得內(nèi)容充實,辦得不錯。但因我已訂閱有幾種收藏類雜志,迫于經(jīng)濟原因,只能放棄。后我曾寄過一篇稿子給你們,終因質(zhì)量不夠,未能采用。雖未能發(fā)表,但我仍萬分感激你們,因為你們給我退了稿,并述說了退稿原因。給一個沒有名氣的作者退稿,在當今已是十分罕見。這說明了你們對普通作者的尊重,說明了你們編輯部是真正平等對待作者的。
如今的《收藏界》從內(nèi)容到印刷裝幀質(zhì)量,和創(chuàng)辦那一年相比,已有了大的飛躍;和其他收藏類雜志相比,足可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說“后來者居上”了。這就使我作出了兩項決定:一是繼續(xù)給你們寫稿,從中不斷學習和提高;二是開始訂閱貴刊,并且補購貴刊自創(chuàng)刊號至今的全部雜志。
湖北 楊覺
★貴社精心編排的每一期雜志如同全體員工的愛子,自然也要受到讀者的評頭論足了。本人常年閱讀各種收藏類期刊,對好文章的評判也自有標準:實物準確、可靠;觀點新穎、明確;跨越陳舊的老生常談,分析透徹、精辟;視野開闊、論據(jù)充分;文筆流利,情趣高雅脫俗。這才能算得上是上好文章。本人即使對專家文稿也是相信而不迷信,對藏家之說是認真聽取而不茍同,對商家之言是重視而不輕視。
上次給貴刊寄去《古瓷蓮緣》一文,收到貴刊責任編輯退稿,原因是貴刊是大眾普及類收藏刊物,建議另投專業(yè)性更強的刊物。關于普及與提高之間的關系本人的看法是:普及是大眾的要求,他們需要一些易讀、易懂、易記和淺顯的文章,指導自己的收藏實踐活動,而提高則是久經(jīng)歷練的藏家閱讀層面的需要,經(jīng)過多年積累,他們已經(jīng)成為行家甚至專家了,他們不會滿足于淺顯的說解,而是要求得到更高層面的精神享受。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不可偏廢的。當前是各種期刊相互激烈競爭的時代,具體表現(xiàn)在期刊稿件的內(nèi)容、質(zhì)量的競爭。無論是普及型或是提高型的文章,只要是言之有物,對讀者有教益有啟迪,得到讀者的首肯,就是好文章。
北京 陳曉軍
(編者:以讀者為中心辦刊,樹立精品意識,多刊發(fā)高質(zhì)量的優(yōu)秀稿件,不斷增強刊物可讀性、知識性、實用性一直是我刊編輯部工作努力的方向。歡迎廣大讀者、作者,就我刊的編輯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我是一名業(yè)余收藏愛好者,是《收藏界》忠實的讀者。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祖國大地剛興起收藏熱的時候,我和全國許多收藏愛好者一樣,利用八小時以外的業(yè)余時間,去一些古玩小地攤尋寶,結(jié)果買回了不少假貨,多年來的積蓄買了一大堆仿品。那時自己對收藏方面的知識一無所知,盲目買藏品,結(jié)果交了不少學費。
自《收藏界》雜志創(chuàng)辦至今,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從《收藏界》中學到了不少專業(yè)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和視野。有些介紹陶瓷的好文章,我要讀上七八遍,使我對藏品的認識有了更大的進步。到古玩地攤上、到鄉(xiāng)村去尋寶,便能從上千件藏品中辨認哪些是高仿品,哪些是真品,產(chǎn)自何年代,地攤老板夸我是瓷器土專家。目前,我收藏的瓷器品種有西晉的碗,四川邛窯系列青瓷,廣元窯黑瓷,重慶涂山窯、彭縣窯等唐、宋、明、清系列瓷器,明、清景德鎮(zhèn)產(chǎn)的盤碗,民國時期醴陵窯生產(chǎn)的壺,有的藏品檔次較高。我認為收藏到好的藝術品,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其樂無窮。我感謝《收藏界》的編輯們編輯出版這樣優(yōu)秀的雜志奉獻給讀者,它教會我知識,是我的良師益友。
四川冷定亮
★編輯同志:
《收藏界》2007年第1期刊登的北京紅太陽迎春拍賣會拍品中有1件北宋粉定釋迦文佛坐像的藏品。本人對粉定這個名詞從未看過、聽過。今特來信請專家釋疑。何為粉定瓷?粉定瓷的歷史背景如何?粉定瓷的窯口所在地?如何鑒別粉定瓷?它的歷史價值及經(jīng)濟價值如何?
江西 章恒冀
(編者:粉定極為罕見。在許之衡所著《飲流齋說瓷》有記:在直隸定州所造者名曰北定,宋初所建設也;南渡后在景德鎮(zhèn)制者名曰南定,以其釉似粉,故通稱曰粉定。凡粉定之真者,其釉光而且潤,與舊象牙同。釉中多有柳紋開片……粉定種類不一,胎有厚薄,色以閃紅者為貴,閃黃次之,即牙色也。有開片,有不開片。在《中國古陶瓷圖典》(馮先銘主編)“南定”詞條中有解釋。因其罕見所以歷史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高。)
★我是貴刊的一名讀者,有收藏古錢幣的愛好,為了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先后購買了許多有關收藏方面的書刊,也在貴刊郵購過有關錢幣方面的書籍。貴刊每一期的“老董泉苑”欄目我都仔細拜讀,受益頗多,除貴刊外,我還訂有多種收藏類雜志。近期閱讀某收藏類雜志2007年第3期時發(fā)現(xiàn)第115頁《別具特色的六朝瓦當》一文似曾相識,經(jīng)回憶查找發(fā)現(xiàn)和貴刊2007年第2期第106頁《別具特色的六朝瓦當》一文,其標題、作者一模一樣,其內(nèi)容也幾乎一樣。貴刊在敬啟中明確指出反對一稿多投,而此作者的做法讓人感到不可理解。希望這位作者以后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情,以后我會關注這樣的事情,一旦發(fā)現(xiàn)一稿多投的情況,仍會給貴刊去信說明,希望貴刊也多注意這種事情。最后祝貴刊越辦越好,我也將繼續(xù)訂閱《收藏界》,不會終止。
河南 高紅濤
(編者:本刊歡迎投稿,但反對一稿多投,凡投向本刊的稿件,三個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另行處理。敬請廣大新老作者為我刊多寫稿,寫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