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薦專家
吳梓林,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
1958年10月參加工作,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任田野考古隊長,主要從事文物考古工作。曾任陜西秦兵馬俑博物館第一任館長,陜西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館館長,西安碑林博物館咨詢員,曾擔任文物學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退休后,現(xiàn)任《收藏界》雜志社專家委員會主任、陜西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陶器、青銅器研究。
王蔚華,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學士。現(xiàn)就職于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辦公室。擔任陜西文化藝術品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錢幣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收藏界》雜志“藏鑒有約”欄目主持人。
○讀者求鑒:“大吉大利”玉佩
○鑒定結論:此玉佩采用透雕工藝,上刻蝙蝠、如意、吉字、葫蘆紋,均是寓意吉祥圖案。玉質白潤,包漿自然,左下角略有沁色,刀工犀利、流暢。時代應為清代。
○讀者求鑒:豆青粉彩花卉盤
○鑒定結論:此盤為豆青釉,口沿飾一周醬黃釉,盤心四周飾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紋飾,筆法生動,粉彩發(fā)色淡雅。圈足內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從中可以看出筆鋒交匯處青花色澤發(fā)深。整個器物造型規(guī)整,釉色光潤無賊光,圈足制作精細,手感沉。年代應為清乾隆時期。
○讀者求鑒:翡翠螭紋圓形佩
○鑒定結論:此牌為圓璧形,刻一螭龍從璧孔中穿過。雙面工,一面龍昂首挺胸,兩爪向前奔騰;另一面龍身體彎曲,雙足用力向后蹬。質地為翡翠,透光度強,地子不干,有水性,整體泛綠,局部綠色深。刀工流暢,包漿自然,構圖巧妙,螭龍刻得兇猛有力量感,似在云中穿行。中心孔部采用拉絲工藝。時代為清中期。
○讀者求鑒:“喜鵲登梅玉掛墜”
○鑒定結論:該掛墜采用巧雕工藝,借用皮色刻兩只喜鵲站立在梅花枝頭,上下相互對望,枝頭上的梅花朵朵綻放。梅花諧音“眉”字,喜鵲作為喜的象征,喜鵲站在梅花枝梢,即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圖案。此玉件雕刻精細,構圖生動。玉質為和田仔玉,細膩,油度佳,色發(fā)青。雖為現(xiàn)代工藝品,但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讀者求鑒:雞血石印章
○鑒定結論:此雞血石頂部為弧形,血色鮮紅,為昌化雞血石。昌化位于浙江臨安。昌化雞血石是辰砂與高嶺石、地開石、葉蠟石等多種礦物共生的集合體,形成于晚侏羅紀(約一億年前)流紋凝灰?guī)r中,摩氏硬度為 2~3 ,比重為 2.66~2.9 。此印石表面包漿自然,血色活,時代為清。
○讀者求鑒:青花夔龍紋罐
○鑒定結論:直口不掛釉,斜肩,腹略鼓,底下收,圈足。肩部為兩層紋飾,一周為水渦紋,一周為云頭紋。腹部主體紋飾為夔龍紋。近足處為一周幾何紋樣。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夔紋原本流行于商、西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到了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上開始流行此紋飾。此罐青花發(fā)色深沉,畫工規(guī)整,釉面光潤無賊光,胎質潔白,手感沉。年代應為清乾隆時期。
○讀者求鑒:翡翠“齋戒”牌
○鑒定結論:該牌子質地為翡翠,透光度強,地子不干,有水性,內有少許綿狀物,整體泛綠,如春江之水。雙面工,一面刻漢文“齋戒”,一面刻滿文“齋戒”,牌子一周刻方回紋。此牌子為舉行大的祭祀前,沐浴更衣后戒葷、戒色三天內腰間所掛之物。后來使用廣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佩帶它。此牌刻工規(guī)整、流暢,包漿自然,質地溫潤。時代為清中期。
○讀者求鑒:“馬上如意”玉掛墜
○鑒定結論:此玉掛墜采用和田仔玉雕刻而成,借用原形狀雕一臥馬,嘴銜一如意靈芝,寓意“馬上如意”。玉質細密、溫潤,蠟狀感強,油度極佳,雖為現(xiàn)代工藝品,但目前此玉料難求,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