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李可染(1907-1989年),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大師之一,是中國美術史上繼往開來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恰逢可染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為紀念這位杰出的藝術大師,本刊特別編發(fā)了這篇《李可染作品的市場與辨?zhèn)巍?,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可染先生的藝術成就,也能讓我們對可染先生藝術作品目前的市場狀況略知一二。
1947年的一天,藝術大師齊白石正在躺椅上養(yǎng)神,有人送來一些畫請他觀看,畫送到手邊,他便順手接過。起初他還是半躺著看,待看了兩張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來,再繼續(xù)看,齊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隨著站了起來,邊看邊說:“這才是大寫意呢!”齊白石晚年有個習慣,認畫不認人,看完畫以后,他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畫的作者李可染身上,問:“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應。齊老高興了,贊許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跡,沒想到30年后看到你這個年輕人的畫。”齊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見他對可染的賞識。接著,齊老滿含深意地說:“但我看你的畫像是寫草書,我一輩子都想寫草書,可我現(xiàn)在還在寫正楷……”。就這樣,二人以畫為橋,一下子變得十分親近??扇靖孓o時,齊老留他吃飯,可染再三推辭,齊老動了氣,對正要邁出門檻的可染大聲說:“你走吧!”這時,齊老家人示意讓可染留下。從此,齊白石與李可染結下不解之緣。齊白石將可染收為門下弟子,并對可染十分器重。他曾畫《五蟹圖》送給可染,上面題句:“昔司馬相如文章橫行天下,今可染弟書畫可以橫行也?!笨扇井嬕环鶎懸馊宋铩豆霞芾先藞D》,畫的是一位老人在瓜架下乘涼打盹,整幅畫超脫秀逸,卓爾不群。齊師看后,連連稱贊,題句曰:“可染弟畫此幅,作為青藤圖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為之,恐無此超逸也?!边€在《耙草歇牛圖》上題:“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后繼起高手,八十七歲白石丁亥?!?/p>
如今這兩位藝術巨匠都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們留下的藝術足跡卻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正如齊白石所預言的那樣,李可染先生也成為當今無人能及的藝術大師。
藝術市場上的耀眼明珠
作為一個藝術大師,其作品不僅得到前輩藝術家的肯定,同時也成為世人競相收藏的對象。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在其在世時就已經受到眾藏家的青睞,其去世后作品的市場價格更是一路攀升。李可染的作品在書畫市場上登場可以上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最早經營李可染畫作的是北京榮寶齋。出售的作品題材主要是牛和山水兩類,面積大部分為四尺三開(高69厘米,寬46厘米)。前者的定價為人民幣65元,后者則稍高一些,70元左右。即一幅畫相當于供給制時的一個大學畢業(yè)生一個月的工資,這種價格還是很高的。這個標價后來一直保持到“文革”前期。1966年到1979年期間,畫廊停業(yè),畫家被批斗,其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了嚴重干擾。
而當時在香港,最早經營李可染畫作的是集古齋。1962年集古齋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現(xiàn)代中國畫展,李可染四尺三開的“?!倍▋r為120港元,山水定價320港元。這種價格每年遞增,大約每10年上升10倍。
上世紀70年代末,畫廊恢復其正常的經營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北京海外游客增多,李可染先生的畫價在國內外同時開始大幅度上揚,四尺三開的牛,定價人民幣七八千元,山水則為1萬多元,10年中上漲了10倍。但這個價格只維持了兩三年,到1983 年,畫價再度上揚,1986年以后基本上無貨供應,難以計價。
幾乎與此同時,李可染作品進入世界兩大拍賣行,上漲幅度驚人。1980年第一幅拍賣的作品《黃山》賣到2.5萬港元,4年后一件大幅《雄關漫道圖》上升到5.2萬港元,1986年一幅《樹沙飛泉》賣到10萬港元,1988年一幅《漓江勝景圖》賣到16萬港元。以后上升幅度更快,1989年一幅《萬木蔥蔥橫翠微》賣到35萬港元。
1989年12月,李可染逝世之后不久,國家下令禁止李可染作品出關,在此規(guī)定的刺激下,本來供不應求的李可染作品,在海外又激起了新一輪的漲價熱潮,新規(guī)定剛剛出臺不久,他的一幅高68.5厘米、寬103厘米的橫披《煙江夕照》一下子拍賣到100萬港幣,創(chuàng)下新記錄,舉世震驚。
如此驚人的漲幅使許多擁有李可染作品的人,特別是海外收藏家賺得盆滿缽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提到的香港集古齋,就曾在1989年作了兩項大膽的投資。這一年的11月,香港協(xié)聯(lián)古玩拍賣公司拍賣兩幅李可染精品,一幅是作于1984年的《雨馀山》,估價9-10萬港元,另一幅是作于1986年的《萬木蔥蔥橫翠微》,原估價12-15萬元,據稱這兩幅作品來自大陸,真假沒問題。集古齋這次一心要買下這兩幅作品,不惜投入重資。最后的結果是集古齋如愿以償,前者花了23萬元,后者花了35萬元。這個投資過了半年后,即收到了回報,而且賺了大錢。第二年集古齋自己辦了一次“八家山水畫展”,《雨馀山》賣了80萬元,《萬木蔥蔥橫翠微》則賣了150萬元,獲利四至五倍。
李可染作品在國內拍賣市場同樣倍受藏家的追捧,據雅昌藝術網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近些年來,國內拍賣市場上標明是李可染作品的書畫,總成交金額在573,250,366元。其價格也呈穩(wěn)步上升態(tài)勢。例如,早在2000年1月,李可染畫作的拍賣平均價格約為5.8萬元/平方尺。2003年年底,其畫作拍賣平均價格約為9.9萬元/平方尺;到2005年12月,李可染畫作的拍賣平均價格已升到約32萬元/平方尺。
偽作泛濫,如何辨別?
李可染先生作畫非常認真,創(chuàng)作一張山水畫少則幾天、十幾天,多則要畫幾個月才能完成,有時一年只能畫幾張,就是一張寫生作品,常常也要畫半天至一天。牛和人物畫雖然畫起來比山水畫快些,但稍不滿意,便撕掉了。因此李老有印章“廢畫三千”,此言不虛。由于李可染先生作畫的這種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使其創(chuàng)作數(shù)量沒有其他畫家那么多,因此,李可染先生去世后留下的傳世作品數(shù)量非常有限。李可染的夫人鄒佩珠曾在著作中談到,李可染一生總共創(chuàng)作了不到2000幅畫作,筆者認為這其中包括其早期的一些習作及西畫作品。據某些資料顯示:“文革”前保留下來的李可染傳世作品不足400張,“文革”后留下傳世成品畫也不足400張,也就是說李可染先生留下的傳世成品畫總共不到800張。但目前僅拍賣市場上拍的署名李可染的作品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2275幅,這其中還不包括國內各畫廊、藝博會、古玩城以及海外市場上充斥的大量署名“李可染”的作品。由此推斷,當前國內外市場上流通的李可染假畫數(shù)量相當驚人!
其實早在李可染先生在世時,假畫就已經成為收藏市場以及李可染先生本人的一大困擾。他曾在1988年就曾談到過這個問題,當時他很氣憤地表示:“現(xiàn)在造我假畫的,多得不得了,也有人從外部帶來或寄來許多刊物或照片及印刷品,給我看‘我’的作品。特別是人在面前我很難講,不好說,因為他們都是專家,有的是辦畫廊的。”“我的畫在展覽會上,一般都擺在第一張,可見是好心,結果都是假物,大部分是假的,我看原作很少”。
“他們造成假畫,對我是最大的損失,人家(觀眾)都會指著說:‘李可染的畫是這個樣式?!’造假畫面相當多,香港有,國內有,其他地方也有。蓋的圖章一樣,要真,這很容易。因為可以照相制鋅版,連印章的崩邊都有,再用好的印泥,和真的一樣?!?/p>
“上次美國寄來一些照片,要我鑒定,也是許多假畫,只有一張是真的。日本也有寄來一些印有‘我’的作品的名信片,印得很講究,他們是好意的,可惜也是假畫。臺灣的廣告上也是到處見到假畫……”。
及至李可染先生去世后,造假者就更加猖獗,如今各地都有專人仿制李可染的假畫。在當今的藝術品市場上,假畫的數(shù)量已遠遠大于真品的數(shù)量。面對眾多的假畫,收藏者應該如何防范,如何鑒偽存真?
其實鑒別李可染先生作品的方法也不算很難,說得簡單些,就是以比較作基礎,多看,多對比;真跡與真跡比,找規(guī)律、找共性、找個性,找不同時期的特點;偽作與真跡比,找差距。偽作亦有水平高低之分,水平高的偽作差距較小,只在細微之處,偽作與偽作比,找偽作的共性與規(guī)律。尤其是要多看真跡、原跡,多多感受李可染先生精品中那種特有的藝術氣息,有時真跡看多了,一見假的就會感覺不舒服,不自然、不對勁。但由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收藏愛好者很難接觸到原作,也可退而求其次,細心觀察、研究其早期出版的畫冊(因為近年出版的畫冊中也有不少假畫),或者注明收藏單位的館藏作品。以上這些都能幫助我們鑒別李可染作品的真?zhèn)巍?/p>
以下筆者特別選出幾件作品加以對比、分析:
←贗品:《山雨初霽》
此偽作經李可染先生生前過目,并親批“仿制偽作”并鄭重地題款、鈐印,作為反面教材,提醒后人。
將此畫與真跡相比,就可發(fā)現(xiàn),此作雖形似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但卻沒有李老作品中那種神韻,李可染先生曾說過:“我的山水畫更難臨摹,我的畫筆觸很多,很復雜,實際上對我的畫研究研究,就對那些假畫是很容易辨別出來的,比如用筆象寫字,每筆都有筆力?!钡氂^偽作,可以看出明顯缺乏筆力??桃馇笊袼品达@得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