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語叫做“風馬牛不相及”,今天看起來,未必。例如——
科長說“老張很精明”,科員說“是個人才”:科長說“只是心術不正”,科員隨之說“是個歪才”;科長接著說“能否重用我很難決定”,科員附和說“終歸是蠢材”;科長想了想說“上級卻提議對老張破格起用”??茊T跟著說“是個天才”。
這叫隨風倒。
科長升了局長,科員被提拔為科長。幾年后局長說“我年紀大了”,科長說“您的經(jīng)驗是我的財富”;局長說“我身體不佳”,科長說“您做到了鞠躬盡瘁”;局長說“有人想勸我退居二線”,科長說“我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
這叫拍馬屁。
局長離休后,科長升為局長。此局長對下級說:“你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成績,總結經(jīng)驗,搞出個像樣的材料來!”誰知“材料”寫好后,局長不滿意,下令一百次、一千次地修改,局長始終不點頭。聰明的秘書終于悟出了“門道”,于是只在凡是泛泛說到“我們局”的地方一律改稱“我們局長”,只增一字,局長便說:“我早說文章越改越好嘛!”送交上級領導時,他又故意將“長”字用紅筆圈掉,貌似謙虛,實是愈加強調(diào)。
這叫吹牛皮。
隨風倒、拍馬屁、吹牛皮,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都是腐敗的根、莖、葉。
誰說“風”、“馬”、“?!辈幌嗉?
靈巧 諧趣 簡明
這篇雜文寓莊于諧,綿里藏針,犀利精辟,讓讀者在領略了其機智潑辣的文筆之后,有一種心靈的愉悅滿足。本文鮮明的特點是:靈巧、諧趣、簡明。
舉重若輕的靈巧性?!帮L馬牛不相及”本是一個成語,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作者沒有拘泥于成語本義,而是巧妙地反其義而用之,借“風”、“馬”、“?!比齻€字眼演繹出“隨風倒”、“拍馬屁”、“吹牛皮”三種社會現(xiàn)象,別具匠心地表達了主旨。文章對所列的三種社會現(xiàn)象沒有運用什么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加以論證批駁,而是舉重若輕,就實論虛,運用活潑詼諧的漫畫筆調(diào),在所營造的愉悅輕快中讓人領悟到作者敏銳的見識和深刻的思想。
綿里藏針的諧趣性。本文雖說是一篇雜文,卻又可當做一篇小小說來讀。這種小說筆法,使文章別具一格,新奇生動。而表現(xiàn)三種社會現(xiàn)象的三個小故事又有著內(nèi)在的整體性,所描述的那位“科員”能夠飛黃騰達的諂媚“技巧”,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性和諷刺性。那位由“科員”而“科長”進而“局長”的“變色龍”是如此虛偽、油滑、勢利,慣于見風使舵和玩弄權術,活脫脫一個“官痞”。這種漫畫式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地揭示了發(fā)人深思的社會現(xiàn)象,使得文章理趣橫生。這種寓莊于諧的表現(xiàn)手法值得借鑒學習。
蘊藉雋永的簡明性。本文雖為雜文,通篇卻多是描述性文字,較為鮮明的議論性語句只有五句,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主旨的語句只有一句——“隨風倒、拍馬屁、吹牛皮,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都是腐敗的根、莖、葉”——這簡明精當?shù)恼Z句并沒有影響主題的表達,反而比過多的平鋪直敘的議論性例證更顯豁達、生動,也更加含蓄,可謂一以當十,少少許而勝許許多,“喻巧而理至”,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文章開首開門見山,要言不煩,鞭辟入里,結尾則畫龍點睛,直接照應開頭,使得文章短小精悍而嚴謹完整。
責任編輯/梅 香meixiang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