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店鄉(xiāng)于杖子村是遼寧省綏中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村子與外界唯一的交通是一條崎嶇不平的山路,村民們進出大都靠步行。就是在這樣一個小山村里,一位質(zhì)樸、聰慧的少年——張偉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與命運抗爭著。2004年,他獲得全國初中生奧林匹克競賽數(shù)學一等獎、物理一等獎、化學二等獎;2006年,他摘取了全國高中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007年,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靦腆少年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大山里留下他成長的足跡
張偉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爺爺奶奶已年逾八旬,姐姐正在讀大學,一家六口靠幾十棵梨樹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清貧如洗。家境的困窘讓張偉從小懂得自立自強。
三岔子小學是方圓十幾公里范圍內(nèi)唯一的小學,十里八村的孩子都被送到這里讀書。張偉從家到學校要走七八公里的山路,腳經(jīng)常被磨出水泡。但張偉總是第一個到校,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等待其他同學的到來。
大山里的氣候變幻無常,特別是夏季,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風雨大作。有一次,大雨整整下了一夜,村子通向外面惟一的小山路已被沖壞,可張偉說什么也要去學校,因為那天該輪到他帶領全班同學讀課文了。父母拗不過他,只好頂著大雨送他。那天,父親背著張偉繞了3個多小時的山路才把他送到學校。風里來雨里去,張偉在那條小山路上一走就是六年。
2001年7月,張偉以全鄉(xiāng)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王家店中學。中學離家有10多公里。每天早晨不到5點,張偉就得從家出來,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先到呂家溝,再從那騎上寄放的自行車,才能趕在7時30分前到校。學校本來是不留學生住宿的,可是在了解張偉的情況后,校長特批他住校。這樣一來,張偉既可以免去了來往路途的疲勞,又節(jié)省出一些時間復習功課。只有到周五的時候,張偉才回一次家。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學校沒有食堂,每個周末張偉只好從家?guī)ё銐虻拿缀拖滩说叫!W鲲?、洗衣服已成了張偉的第二課堂。雖然條件艱苦,可張偉仍然很快樂,他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樂趣。
艱苦求學讓他進入“遼寧第一?!?/p>
從小學到初中,張偉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多人都稱他為“天才”,但張偉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成績是與刻苦努力分不開的。
在學習上,張偉從不放過一個問題。課前,他首先做好預習,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后再做大量的習題來鞏固。平時,張偉還養(yǎng)成了記筆記的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他都記到本子上,然后向老師“取經(jīng)”。由于張偉好問問題,同學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為什么”。
張偉喜歡讀課外書,但因家貧買不起書,他就養(yǎng)成了借書讀的習慣。念大學的姐姐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從校圖書館借來一些書,張偉就利用假期抓緊時間把書看完。有時,姐姐要返校了,可書還沒有看完,他便等書看完后用自己一點點積攢的零用錢作郵費將書寄給姐姐。
2004年4月,機會降臨到張偉身上,學校讓張偉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初中生奧林匹克競賽,張偉獲得了數(shù)學競賽一等獎、物理競賽一等獎和化學競賽二等獎。整個校園沸騰了。很快,綏中縣第一高中就向張偉發(fā)來免試入學邀請函。第一高中是當?shù)赜忻闹攸c高中,能去那里讀書是許多孩子的夢想。張偉高興得徹夜難眠。然而,面對昂貴的學費,全家人又一籌莫展。正當父母四處籌措學費時,傳來一個好消息:遼寧省實驗中學面向貧困地區(qū)招收宏志生,宏志生不僅在校期間的學費全免,而且還能得到生活補助。就這樣,張偉邁進了遼寧省實驗中學,成為該校理科實驗班的一名學生。
競賽奪冠使他成為北大保送生
在鄉(xiāng)中學,張偉是出類拔萃的,進了人才濟濟的“實驗園”,他剛開始時并不顯得出色。由于先前所讀的農(nóng)村中學教學條件有限,張偉在英語方面的弱點更加明顯。濃重的遼西口音和不連貫的口語表達讓張偉在課堂上出了不少洋相。張偉承認自己不如那些城里的學生,但他堅信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會超過他們的?!?/p>
從那以后,教室中、操場上、寢室里多了一個忙碌的身影,張偉決心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一切。要想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錄音機是必備的,可張偉知道家里窮,沒錢買,于是他就利用班級公共的錄音機來練習。每天中午,當別人在休息或玩的時候,張偉就悄悄來到教室隨著錄音機發(fā)出的標準音大聲朗讀,一遍、兩遍、三遍……甚至連上課前的幾分鐘他也不放過。曾經(jīng)有個同學對他開玩笑說:“張偉,你就讓咱們班的錄音機歇一歇吧,它都累了一中午了?!睘榱四苁″X,兩個硬饅頭、一小袋咸菜、一杯自來水就成了張偉的午餐。為了能盡快提高成績,張偉每天早來晚走,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轉(zhuǎn)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期末考試后,張偉各科總成績排進班級前三名。
高二時,理科實驗班的學生每人都必須選報一個競賽科目,張偉選了生物。他說:“雖然數(shù)學、物理、化學都是我的強項,可是對于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我來講,對生物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想在高中階段給自己補上這堂課?!闭f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因為生物學科涉及面廣,競賽除一般筆試外,更注重實驗操作,而且生物實驗相對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支持。
為了充分備戰(zhàn),張偉從每月學校給他的200元生活費中節(jié)省出一部分用于購買實驗材料。參賽前一個月,他一有空就往實驗室里鉆,不到值班老師“攆”的時候,他決不會離開實驗室半步。張偉的這種勁頭被周圍的人稱為“釘子精神”。
不負眾望,張偉獲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并取得了參加全國競賽的資格。2006年7月,張偉到武漢集訓。生物競賽對實驗操作要求很高,張偉必須在短短一個月內(nèi)熟練使用各種儀器并利用它們完成實驗。當時,武漢高溫,再加上水土不服,張偉的扁桃體發(fā)炎了,高燒近40度。醫(yī)生建議他打點滴,可張偉堅持要回去做實驗。醫(yī)生說不過他,急了:“你是要命還是要做實驗???”“做實驗!”張偉倔強地回答。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國高中生生物競賽中,張偉取得了第三名的驕人成績。從北大教授的手中接過生物奧賽的金牌時,張偉激動不已,因為北大的教授對他說:“孩子,好好努力,北大的校門向你敞開著,隨時歡迎你的到來。”果然,2007年4月,張偉收到了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對于自己走過的路,張偉自信地說:“生活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公正的,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懷有一顆希望之心,總會迎接來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