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蘆笛》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短篇小說,寫強強到海邊找爺爺。并獨自在爺爺的小閘屋里過夜的情景,告訴人們,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得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煉。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如果平鋪直敘,平均使用力量,在一個平面上推移,順著作者的寫作思路,由文章開頭梳理起,一段段或講或練,直到結尾,難以刺激學生求知的欲望。筆者在深入鉆研教材之后,充分關注文本,用足用好文本資源,大到一個句子,小到一個詞語、一個標點符號都注意引導學生探幽發(fā)微,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巧安排,采取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策略關鍵是“領”的設計,這個“領”可能是一個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問題,也可能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能是貫穿全課的一根紅線,也可能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當然還有可能是其他。如果“領”的設計合理、優(yōu)化,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閱讀教學支離破碎、雞零狗碎的現象,同時也能較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下面具體談談在《爺爺的蘆笛》一課的教學中,我是如何進行“領”的設計的。
在對《爺爺的蘆笛》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緊扣課題思考,發(fā)現文中三次寫到了爺爺的蘆笛,于是我想到了把“爺爺的蘆笛”作為一根紅線貫穿教學的始終,抓住三次寫“爺爺的蘆笛”的句子,啟發(fā)學生體會、想象強強的感受。從而使得整節(jié)課的教學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并且對課文中爺爺的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的理解也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教師伴著笛聲進行這樣的敘述: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文中三次寫到了爺爺的蘆笛,第一次是在強強的想象里出現的,第二次是強強來到爺爺的小閘屋在海邊聽到的,第三次是在狂風怒吼,海浪咆哮的夜晚,強強感到十分害怕時聽到的。那爺爺的笛聲每次會給強強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和強強一起去欣賞、感受爺爺那婉轉悠揚、美妙動聽的蘆笛聲。(以上是這節(jié)課中第一處“領”的設計)
接下來在教學第一次寫爺爺笛聲的地方,重點抓住“吹奏起來,曲調是那樣婉轉悠揚,還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水味……”這句話,進行這樣的引導:請同學們反復讀讀這句話,注意這里的省略號,從這個省略號中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在反復讀這句話之后,這樣回答:這里的省略號省略了笛聲帶給強強的其他一些感受,還有可能表達一種陶醉在笛聲里的意思。師追問:那么你認為在強強想象里的笛聲還給他怎樣的感受?學生作出了多元反應,答案精彩紛呈。
在第二次寫爺爺笛聲的地方,抓住“強強心里別提多高興了”這句話,這樣啟發(fā)學生:從強強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你能想到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爺爺的蘆笛聲是怎樣的?給了強強怎樣的感受呢?
在第三次寫爺爺笛聲的地方,這樣引導:同學們,在海風怒吼的黑夜里,這笛聲對強強來說意味著什么?這笛聲給強強帶來了什么?這笛聲使強強懂得了什么?請抓住“啊,爺爺的蘆笛!”“爺爺!爺爺!”這樣的句子寫下強強當時的感受。
這樣教學線索清楚,塊面清晰,整體感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層層深入,情感經歷了人情、動情、抒情的歷程,語言、思維、情感同構共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策略,不僅可以用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而且也可以用在某個片斷、某個塊面的教學中。比如在教學《爺爺的蘆笛》一課7~10自然段的時候,我就注重了“領”的設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導入:白天的大海,笛聲如此美妙充滿詩情畫意、那夜晚的大海和笛聲應該更加浪漫更富有詩意??蓮姀姷母惺軈s是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漫漫長夜(出示句子)。這是一個怎樣的漫漫長夜呢?聽課文錄音7-10自然段思考:(出示填空——“強強從未經歷過的漫漫長夜。”)
1 口頭交流所填的詞語。
2 師引導:把這部分內容多讀幾遍,仔細琢磨琢磨,為什么這段文字會給我們這樣強烈的感受?作者是怎樣寫的呢?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在書上圈圈畫畫。
(1)自讀圈畫,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課文中對強強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師點評:確實是這樣寫的,你發(fā)現得真準。能不能舉個例子?
引導:還有誰要補充的?這個部分作者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為什么會讓我們有如此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何如此震撼我們的心靈?
生:文中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舉例第8自然段,師指導感情朗讀到位)。
3 老引導積累: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練讀7~10自然段,感興趣的內容你也可以背下來,等會兒老師要請你用上這段內容完成一個練習。
4 完成如下練習:根據7~10自然段的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體驗,圍繞“強強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漫漫長夜”這個意思練說一個完整、連貫的片斷。盡量用上書上的語言。注意要描述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
一生說完,師這樣點評:書上規(guī)范的語言都用上了,不僅把強強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說出來了。還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細致的描述,看來作者的表達方法已經被你學到手了。真不簡單。
另一生說完,師這樣點評:不僅用上了書上的語言,還加上了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用上了自己的語言。而且還把“強強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漫漫長夜”這句話很自然地用進去了,也很了不起。
這樣的點撥既鼓勵學生積累語言。又鼓勵學生積累語言形式,是很好的表達方法的引導。現在這樣的引導,在我們語文教學中并不多見。
以上片斷就是這節(jié)課中第二個“領”的設計。這樣教學,避免了對課文的肢解,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站在另一個角度、更高的層次來審視文本,帶領學生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讓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收獲不僅僅在對文本內容的感悟上,對文本語言的積累上,還有對語言形式、文本結構的積累。這種多元的收獲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言素養(yǎng)。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策略不僅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大,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也大;不僅訓練強度大,功能也多元。我在教學、教研中已經嘗到了這種教學策略的甜頭。
(作者單位 揚中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