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沙特·卡爾曼
有一個作家,為劇院寫了一個劇本。
一個大霧的日子,作家正對劇本做著最后的修改時,一位老人走了進來,站在他寫字桌的前面。
作家有點不知所措,茫然地抬起眼睛問:
“你是誰?有什么要求嗎?”
“您的劇本里不是有一幕需要狗叫嗎?我就是那個學狗叫的人。這門技巧,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學會了,我能把真狗逗得亂蹦亂叫。”老年人說。
“你有什么事嗎?”
“我聽說您是一位心腸非常善良的好人,就來請求您了——我可憐的妻子正臥病在床,但我們沒錢去請醫(yī)生……所以,我來問您一下,能不能每一幕都有狗叫?”
“??!那不符合劇情的發(fā)展!”“不能再加兩次狗叫嗎?”老人垂頭喪氣地問,“我以為,先生您一定會幫助我們渡過難關(guān)呢!”
作家想了想問:“假定說有三次狗叫,你會拿到多少錢呢?”
老年人說:“那樣的話,我每天晚上就可以拿到三塊錢,因為每一幕有狗叫都是另外支付的!”
作家深思了一會兒,說:“好吧,我把劇本改一下。”
老人興奮地說:“真的?太謝謝您了!”
“假定在劇本里有兩只狗叫,一只在左邊叫,一只在右邊叫,你看怎么樣?”
“那太好了!”老頭高興地說,“因為我兒子已經(jīng)像我一樣,學會了這門技巧!”
“好,你回家去吧,希望你叫得逼真些!”
老年人滿懷著感激之情,離開了作家的住所。作家認真地修改劇本,他要把故事的發(fā)生地——都市動物園長頸鹿館,改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家庭。這是一個多大的工程??!
(馬銳摘自《外國名家幽默小說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