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看,對于官員大致有兩套評價體系:一套來自官場,另一套則來自民眾。有一部分官員,官場認可,老百姓亦稱道,這是真正的好官,像范仲淹;有一部分官員,老百姓極力推崇而官場卻不容納,如海瑞;還有一部分官員,在官場和民間都存在爭議,像改革家王安石、張居正;更多的官員,在官場上被認為是好官,在百姓眼中卻是十足的貪官、昏官、庸官。這是因為兩套評價體系的出發(fā)點是完全相反的。官場上奉行的是“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而老百姓卻看你是否給他們帶來了實惠。評價體系的不同,造成了對好官認定上的差異。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齊景公時,晏嬰被派去治理東阿。三年后,景公聽到很多關(guān)于晏嬰的壞話,就將他召了回來,決定免去他的職務(wù)。晏嬰說:“我已經(jīng)知道我的過失了。請再讓我去治理東阿,三年過后保證你可以聽到很多好話。”
景公不忍心,便又讓晏嬰去治理東阿。三年過后,果然聽到很多關(guān)于晏嬰的好話。景公很高興,便將晏嬰召來,準備給予獎賞,晏嬰拒絕了:“從前我治理東阿,為民眾制定各種政策,刁民們憎惡我;我提倡勤儉懲治偷盜,懶惰的人憎惡我;我辦案不庇護權(quán)貴,權(quán)貴們憎惡我;大王左右的人向我索求,不合法的我一概拒絕,大王左右的人憎惡我;對大王的親信,我不阿諛奉承,大王的親信憎惡我。所以三年過后,這些人都講我的壞話。后來我改了,各種政策不去執(zhí)行,刁民們喜悅;不提倡勤儉,不處罰偷盜,懶惰的人喜悅;辦案專門庇護權(quán)貴,權(quán)貴們喜悅;對大王左右的人我有求必應,大王左右的人喜悅;對大王的親信,我阿諛奉承,大王的親信喜悅。所以,三年過后,這些人都講我的好話。本來我應該得到獎賞的,卻得到處罰;本來應該得到處罰的,大王卻要獎賞我。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的賞賜!”景公聽了,真正認清了晏嬰的賢能,讓他做了齊國的國相,將國政委任于他。
還是齊國。到了齊威王的時候,他把即墨大夫召到宮里,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做官以后,我每天都能聽到詆毀你的話??墒牵遗扇巳ゼ茨暡?,卻發(fā)現(xiàn)田野開墾得十分整齊,人民富裕,當官的沒有生事的,東方很安寧。這是你沒有侍奉好我的左右,沒有向他們求助的緣故啊!”于是封給即墨大夫萬家土地和人口。威王又把東阿的大夫召來,對他說:“自從你到東阿做官以后,我每天都能聽到關(guān)于你的好話??墒俏遗扇说綎|阿視察,卻發(fā)現(xiàn)田野沒人耕種,人民非常貧困。當年趙國攻打鄄的時侯,你不去援救;衛(wèi)國侵略薛陵的時候,你居然不知。這都是你以厚幣賄賂我的左右以邀功的緣故啊!”威王把東阿大夫和左右稱譽的人都給烹了。于是群臣悚懼,沒有敢飾非欺詐的,于是齊國大治。
齊威王烹了這些人,做得實在過分,但是他比景公聰明的地方在于,他認識到了兩套評價體系的不同,對于官員不僅聽其言、觀其行,而且善于從百姓的立場來考察官員,這種覺悟是難能可貴的。
電視劇《貞觀長歌》成功塑造了一個官場兩面派——澤州刺史趙士達。在李靖、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上司面前,他把自己打扮得破衣爛衫,無比清廉;可是為了謀得京兆尹的位子,卻可以拿二十多頃的地契送給薛國公長孫順德,給太子送上一箱珍玩,給晉王奉獻五千兩黃金;被抄家時,家里只搜出三千錢二百金,可他自己供認在刺史任上共貪污八十三萬多金,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了;他表面上為人忠厚,實際上男盜女娼;在落實朝廷重大舉措時,他助豪強、欺百姓,不但騙得大量土地,還撈足了政績,來了個兩頭賺。百姓不堪其苦,上告又告不倒他,只好聯(lián)名稱頌,希望朝廷提拔他為京兆尹,以擺脫他的殘虐統(tǒng)治。這樣一個大奸若忠的人物,如果不是唐太宗明謀善斷,恐怕真的會越腐越升,且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實在是太可怕了!
我們當然期望官場與民間兩套評價體系越接近越好,像范仲淹這樣交口稱贊的官員越多越好。可是從歷史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來看,好官的標準仍是有很大分歧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官員的評價、考察和任用機制總是決于上而非聽于下,而久居廟堂之上的人總是很難聽到來自民間真正的聲音。如趕上齊威王、唐太宗這樣的明君,善于體察民情,就可以彌合兩套評價體系之間的距離,遴選出真正的好官,淘汰劣官;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逆淘汰現(xiàn)象,把晏嬰、即墨大夫這樣的好官淘汰掉,而選拔任用趙士達這樣似忠實奸的劣官。所以,寄希望于明君只是一種僥幸,根除這一弊端的惟一途徑在于還政于民,讓人民在官員的評價、考察和任用上擁有更多的發(fā)言權(quán)。只有這樣,官員與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才不會有太大悖反,上下同心,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才會如期而至。
[原載2007年5月18日《中國社會報·談?wù)擄L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