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中巴行駛在車輛稀少的山路上,天將黑,兩歹徒突然亮出兇器,對年輕女司機污言穢語,動手動腳,圖謀不軌。乘客選擇了沉默,或假裝昏睡,或環(huán)顧左右。這時,一位農(nóng)民乘客選擇了抗議,大聲呵斥歹徒的無恥行徑。歹徒惱羞成怒將其打倒,逼司機停了車,把她劫持到路邊樹林里。待車子再次啟動,歹徒又要毆打滿臉血污的農(nóng)民時,女司機的選擇讓人費解。她面無表情地讓這位唯一幫她說話的恩人“滾下去”,還威脅說否則不開車。車上乘客這時的選擇是,叫喊著讓這個“異類”快下,他們好繼續(xù)趕路。無助又無奈的農(nóng)民只好下車,被拋在黑暗中。女司機加大油門,車子箭一般向前飛去。
第二天有新聞報道,說夜里一輛客車墜下懸崖,車上人全部遇難。只有那位農(nóng)民心里清楚“車禍”的真相,理解了女司機對他的良苦用心。
另一個故事發(fā)生在長途汽車上。經(jīng)過數(shù)小時行車,乘客均已疲憊,這時后排站起三個男人,手持利刃開始割包行竊,眾皆佯裝不知,于是他們開始明搶。搶劫得逞后,三人讓司機停車。待前兩個劫匪剛下車,司機猛地關(guān)門,將最后那個劫匪關(guān)在車內(nèi),加大油門絕塵而去。這劫匪撲上來行兇,被司機一棒打倒。司機大喊:“綁住他送派出所去!”乘客中忽地站出幾個壯漢,神氣十足,對倒地劫匪拳打腳踢,還喊著“打死他!”眼看要出人命,司機大喊“住手”,人們還要打,司機停車拚命阻攔,為保護劫匪性命,混亂中門牙被打落兩顆。
壞人囂張時是懦夫,壞人被制服后當暴民的那些壯漢,看似“嫉惡如仇”,其實和壞人作惡時選擇沉默一樣,本質(zhì)上都是懦弱的表現(xiàn),都是對正義、尊嚴和生命(包括劫匪)的冷漠。男司機既不畏懼,也不蠻勇,尋找有利時機智取歹徒,他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兩個故事中,我敬重那位處變不驚、智勇雙全的男司機,但也不忍過多指責女司機的選擇。滿車人死于非命的悲劇,當然罪在女司機,但女司機受辱時人們的冷漠、麻木,坐視不救,何嘗不是重要原因?痛苦不堪的女司機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但絕望之際仍保有知恩必報的一份清醒,“喝斥”那位農(nóng)民下車,道是無情卻有情啊。
當人們身處險境,生命受到威脅,或面對邪惡,正義難以伸張時,該如何作出選擇?無疑是對靈魂的嚴峻拷問,也最能凸現(xiàn)人性的光輝與卑怯。心存善念,正義可感,絕不愧對良知的選擇,比如那位敢于挺身而出的農(nóng)民,那位勇敢智慧的男司機,“該出手時就出手”,終會善有善報的。
(張強薦自《西安日報》本刊有刪節(jié)圖:左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