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認,我是帶著偏見來印度的。這也不能怪我,了不起的作家奈保爾在他的“印度三部曲”里沒說印度一句好話??戳怂臅?,我覺得印度就是一個放大了的中國,而且放大的全是缺點,更擁擠更混亂也更貧窮。
8個多小時的飛行,一出欽奈機場的大門,濕熱的喧囂撲面而來,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南方濱海的故鄉(xiāng)。雖然已是深夜,街道上到處都是人,還有開得飛快的小汽車#65380;摩托車和三輪摩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奈保爾第一次到印度感受到的眩暈。不過,對我這個中國人來說,這種亂哄哄的場面相當親切。
第二天正式會議還沒開始,于是去考察當?shù)厝嗣竦纳顮顩r。欽奈原名馬德拉斯,據(jù)說是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雖然浮泛,但逛馬路是了解城市最直接的方式。我們去了街邊的菜市場,也去了當?shù)刈詈廊A的購物中心,搭乘摩的瀏覽了小半個城市。
那些聲稱印度將會超過中國的報道不知道是怎么搞出來的。第四大城市,看起來還比不上我故鄉(xiāng)的小城體面。馬路狹窄骯臟,人民衣衫襤褸(這么說有些不公平,這里天氣很熱,少穿衣服不穿鞋也可能只是為了涼快)。菜市場里攤販也不太多,每個水果攤都只賣一種水果,要么香蕉要么葡萄要么橘子,都是熟得開始腐爛的,對蒼蠅倒很有吸引力。超市的物價則高得驚人,一盒曲奇餅干售價高達230盧比(約等于40元人民幣)……
總之,這次逛街極大增強我的民族自豪感,并讓我做出決定,如非意外或必要,再不到任何人口稠密的發(fā)展中國家旅行了。如果要體驗這樣的街道這樣的市場,到我們鄉(xiāng)下小鎮(zhèn)轉轉就好了,犯不著大老遠跑這兒來。不過,這大概也算見識的一種。人們總是相信多長見識是好的,但除了增加點可鄙的虛榮心,這樣的見識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第二天參加亞洲動物福利會議,卻給了我一個不小的意外。簽到的時候,主辦方印度藍十字協(xié)會的負責人帶來一位瘦弱的老太太,向我們介紹說,這是我母親。當時心里竊笑,把家里的老太太都帶來了,還真是東方呢。等大會正式開始,老太太赫然坐在了主席臺上,主持人介紹說,這位是某某女士,印度首位女飛行員,也是印度第一個動物救助中心的創(chuàng)辦人!接下來的會議,隨時可以聽見來自印度各地的民間保護團體的聲音,其中有許多是女性,她們大聲發(fā)表意見,甚至公然指責在座政府官員不作為。這讓我忍不住要得出另一個結論,衡量一個國家是強是弱,街道是否寬闊,整潔,市場瓜果是否新鮮,大概還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選自《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月21日,皮痞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