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約翰#8226;洛克是從《約翰#8226;洛克的家庭教育》開始的,春日一場意外的冷雨把我留在南師大門口溫暖的麥當勞餐廳,一向倡導綠色飲食的我一邊咀嚼著視為垃圾的薯條一邊翻看著約翰#8226;洛克的書。
三百年前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不需要看任何介紹他的文字,就可以從字里行間想象出他穿衣脫帽間優(yōu)雅得體的舉止。約翰#8226;洛克的著作幾乎涵蓋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從鍛煉健康強壯的體格到培養(yǎng)堅韌優(yōu)良的精神,以及優(yōu)雅完美的氣質(zhì)。約翰告訴全世界的父母:習慣是關(guān)乎一生的大事,上流社會的紳士需要從搖籃時期開始培養(yǎng),并且反對野蠻的呵斥和鞭笞,注重通過培養(yǎng)孩子的榮辱感達到說理教育的目的。
我曾經(jīng)與兩位二十出頭的荷蘭生意人共同進餐,這是兩個荷蘭社會里普通的成員,普通的家庭背景和經(jīng)濟地位,受過普通程度的教育,可是他們席間無論咀嚼還是飲水都是靜悄悄的,并且未對席間中國人呼啦啦的喝湯聲表示出任何厭惡,始終保持平靜的微笑,盡管這個聲音已令同是中國人的我反感。他們以節(jié)制自律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胃,只吃了一塊牛扒#65380;一份蔬菜以及一份水果,并且將從自助架上取來的食物吃得精光。而我們則如同劉姥姥般在琳瑯滿目的自助食物間穿梭,樂此不疲地將每種食物都嘗個遍,還留了一堆嘗了一口便覺得不好吃的肉串,似乎不這樣就虧了那每人188元的餐費似的。臨走響亮地拖動椅子,將椅背套胡亂地甩下,與之對應的是荷蘭小伙子穿好外套,將椅背套小心地折好,并將椅子整齊地靠餐桌放好,那次晚餐后,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貴族絕不是矯揉造作,貴族是一種天生的習慣。
在智育教育上,約翰除了闡述了一般意義的學習,還有一個讓我非常欣賞的觀點:學習手工技藝#65380;重視勞動的消遣,比如車工#65380;園藝#65380;打鐵#65380;木工等。在約翰看來,勞動是一種健康而積極的方式,釋放體力,并獲得消遣,是一種勤勞但不辛苦,享受但不懶惰的境界。中國人對體力勞動用一種承擔義務的心態(tài)對待,看我們身邊,似乎大多數(shù)女人都受家務的奴役,要么成為整日嘮叨的怨婦,要么花錢雇一個人以自己擺脫家務為榮。而大多數(shù)的男人都逃避家務手工勞動,父母在教育問題上也逃避體力勞動,即使偶爾引導孩子參與,也只是抱著讓他吃苦耐勞的態(tài)度去引導??墒羌s翰認為勞動不是吃苦,是一種消遣,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也許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西方社會尤其是腦力勞動階層倡導的“自己動手”的理念,他們親自整理花園,鋤草,自己做一些木器活,即使頂著烈日#65380;沾滿泥巴也面帶享受的微笑。
(河南 孫曉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