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扭轉乾坤的遵義會議、撥亂反正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史書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筆;我一向對會議懷有敬意:會議還原了歷史,襯托出了領袖人物;會議將沸騰的熱血提煉成冷卻的經驗,重新整合縫隙與縫隙之間的凝聚力,發(fā)出最威嚴的聲音;放眼望去,這些激動人心的會議聯(lián)合起來,匯集成一條亙古的河流,呼嘯而來。
中民大廈:報到現(xiàn)場
早早便接到中華慈善總會第三次代表大會的開會通知,2007年5月15日下午,趕到天津市慈善會,與趙玉衡副會長匯合,搭他們的車,向北京方向疾駛而去。
此時清風拂面,天空飄灑著似有若無的雨花,下車時感覺很安靜,中民大廈大堂卻是人聲鼎沸,拖著行李的人陸續(xù)抵達,打招呼,握手,簽到,領取材料,這些風塵仆仆的人們,是為了慈善的命運而來,盼望春光一年勝似一年,臉上有著共同的自豪和自信。
我們的司機被告知房間已經住滿,暫時不能安排,接待人員愁眉不展地解釋說,來開會的人大大地超過了報名人數(shù),弄了個措手不及。其實會議只有短短一天,經過長途跋涉,必然鞍馬勞頓,況且有那么多的信息傳遞渠道,即使不來,也能夠對會議內容了如指掌,但是看現(xiàn)場與看文字報道不是一回事,現(xiàn)場會帶給人獨特的想象力,便于進行個人化的意境再創(chuàng)造,大家都明白這一點。
人民大會堂: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
5月16日上午,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黃孟復,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學舉,民政部副部長姜力,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的老領導崔乃夫、閻明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原部長鄭斯林,衛(wèi)生部原部長張文康,社工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蓬奇,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江亦曼等領導,以及會員代表和各界人士共300多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盧仁法同志主持,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學舉代表民政部向大會致辭;范寶俊同志代表中華慈善總會第二屆理事會向大會做了工作報告。
范寶俊在報告中對5年來中華慈善總會的工作做了全面回顧和總結:廣泛動員,多方籌措,籌募工作穩(wěn)步進展;依規(guī)運作,嚴格實施,慈善項目水平不斷提高;擴大交往,拓寬渠道,國際合作日益加強;重視理論研究,開辟輿論陣地,慈善宣傳工作逐步深入;加強政策協(xié)調,爭取領導重視,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空間逐漸寬松;加強自身建設,建立自律機制,社會公信力進一步提高。5年來共募集慈善款物19.8億元人民幣,其中善款7.6億元人民幣,物資折合人民幣12.2億元 。中華慈善總會的團體會員由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時的108個增加到201個。中華慈善總會的慈善項目也已經整合成救災、扶貧、安老、助孤、支教、助學、扶殘、助醫(yī)八大救助體系。項目覆蓋了除港澳臺外的所有內地省份,數(shù)千萬困難群眾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
蘇慶玉同志作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財務報告;彭玉同志作修改總會章程報告,對原有章程個別地方作了一些小的調整;張寶澤同志作關于第二屆理事會組織發(fā)展情況和第三屆理事會領導機構及人員組成的會說明。
大會聽取并審議通過了中華慈善總會第二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通過了新修改的《中華慈善總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由范寶俊等163人組成的新一屆理事會。
中民大廈: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5月16日下午,中華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民大廈舉行。彭玉同志主持會議,會議選舉了常務理事和新一屆領導班子。范寶俊同志再次當選為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劉國林同志宣讀關于授予和聘任有關職務的建議,大會通過。
中華慈善總會新的領導班子除范寶俊會長外,設副會長7人(暫時空缺2人),秘書長1人。他們是副會長鄧銅山、朱燾、張道誠、彭玉、崔俊慧,秘書長劉國林。中華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選舉56名常務理事,占理事總數(shù)的34%。
范寶俊同志就新一屆理事會的任務和以后工作發(fā)表講話。他在簡要闡述了當前我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后提出,要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找準慈善工作的切入點,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慈善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他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進一步加大慈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都老關心、參與慈善事業(yè)的社會氛圍。要拓寬思路,積極探索籌募工作新的途徑和方法。加強項目管理,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項目。擴大對外交流,積極穩(wěn)妥地拓寬對外合作領域。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
尾聲:
魚在水中,鳥在空中,慈善事業(yè)在蕓蕓眾生中;慈善掘土為灶,斫茅為屋,擋住酷熱,庇護世代流傳下來的美德;在蕭索寂寞中起步,在千回百轉中壯大,雪中送炭于寒冷;風馳電掣于蒼穹,鯤鵬一躍,與朝陽一起構成一股力量;慈善是這樣煉成的;
星羅棋布的慈善組織一株一株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長,一叢一叢地茂盛;走出畫地為牢的自我封閉,找到共鳴,達成共識,一路跟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匯聚了眾多的腳印,緩慢而又謹慎地向前走,越是向前,越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會議攜著綠意,浩浩蕩蕩地刷新了2007年夏天;會議畫了一個點,這個點是慈善的新征途,也是與會者對會議內涵新的頓悟,大家同屬于這個偉大事業(yè)的實踐者,在春風沉醉的日子里,滿懷著一腔豪情,繼續(xù)在這輝煌燦爛而又漫長坎坷的旅程中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