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說:“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庇猩凭陀袗海茞憾獙α?,構成人類文明驚心動魄的大搏斗。
善失敗過無數(shù)次,但善總會重新站立起來;惡也失敗過無數(shù)次,但惡同樣總會卷土重來。善惡廝殺得天昏地暗,至今未見分曉。人們希望善勝利,并且一直是這樣希望的,因此,善最終會勝利。但這有什么根據(jù)呢?沒有什么根據(jù),根據(jù)只是希望。
二
在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心中,善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蘇格拉底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善。善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目的,一切為了善,而非為其他目的而行善。
“知識即美德”是蘇格拉底提出的著名命題。這一命題意味著:沒有人故意做壞事,一切惡皆出于無知。這一命題同時意味著:隨著知識的傳播,邪惡最終將銷聲匿跡。蘇格拉底自成一家之言,其原創(chuàng)性智慧構成人類思考道德問題的基本思想資源。但“知識即美德”的命題在后世遭到挑戰(zhàn)。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道德意識獨立于知識。經(jīng)驗世界中,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完全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知識的人完全可能是一個惡徒。當然,事實完全可能恰恰相反。知識與道德之間的復雜關系表明,知識不是善的根據(jù),也不是惡的根據(jù)。概言之,德行與知識無關,雨者之間找不到邏輯聯(lián)系。
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孰是孰非?
三
有善,就有偽善。偽善與善貌合神離,因此不一定誰就能區(qū)分。偽善是假善以行私欲。但之所以偽善,卻是源于對善的敬畏。
一個人出于善以外的動機而做善事,嚴格說很可能是偽善。但如果照此苛刻標準,那么,人之偽善幾乎難免。
偽善可能是為了獲取更大的物質(zhì)利益,也可能是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利或榮譽。在人類的常識經(jīng)驗中,之所以不輕易說桌人是偽善者,并非因為他的動機純不純,而是因為他沒有過于非分而強烈的欲望。只有處心積慮以善為手段者,才是偽善。
因此,真正的偽善,并不多見。
四
什么是正義?正義即善。正義就是各得其所,正義就是有資格得到該得的東西。正義從結(jié)果上著到善的實現(xiàn)。一個騙子騙取他人的錢財,絕對是不正當?shù)?。騙子自己清楚,事實上任何人都清楚,欺騙是一種惡。惡當然要受到詛咒,騙子的伎倆敗露,必將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