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螺髻山的風(fēng)物我并不陌生,一則因早已在介紹描寫螺髻山的文章中神游過,二則自己也曾到過幾次。盡管如此,每次登螺髻山卻都有不同的感受。季節(jié)的不同,陰晴的不同,一天之中早晚的不同,留在眼中和心里的印象也就迥然不同。
站在世界第一大古冰川刻槽旁,我反復(fù)地觸摸歲月留下的褶痕,在粗糙的紋理下,遙想那翻涌不息的第四紀(jì)古冰川,遙想那彝人先輩的千年足跡,歷史即使走得再久遠(yuǎn),魂魄依舊是相通的。零距離感受古老的巖層,感受世事滄桑變化,才更懂歷史的厚重,不禁希望時(shí)間能就此停住,好讓我去尋覓先輩的足跡,去探究他們?yōu)槭裁匆押圹E留在這螺髻山中,千年萬年守望在此。
腳下的青石板冰紋路,隨著地勢跌宕起伏,兩邊風(fēng)景顯得簡單明了了一些??茨菢渑c樹在數(shù)千年的泥土下、石頭上將根須交纏在一起,講述世人不明的言語;看那水與光的影子,在湖中搖曳蕩漾,真想把自己也變成一片粼波,融入其中。
想起冬旅會前后,各種各樣的人將帶著天南海北的塵土,在這綠樹碧空下凈化心靈,把疲憊飄渺的心安頓下來,頓覺這螺髻山有著直通人心的靈性。
走在剛建好的棧道木橋上,感受著它的沉靜安然,古樸深沉,與世無爭,猜想山中及“隱士文化”或“隱士思想”,到底有沒有像嚴(yán)子陵、陶淵明一樣的隱士呢?如果有,螺髻山肯定因此多了一段佳話。但不論有沒有,螺髻山會一如既往地靜靜地在此等候,等候世人賦予它不尋常的使命。
邊走邊看,螺髻山數(shù)十峰,一峰一狀一樹一態(tài),變化無常。黑龍?zhí)?、水草湖、情人湖、仙鴨湖等等湖泊如珍珠般鑲嵌在山中,如果沒有這些湖泊的點(diǎn)綴,螺髻山肯定會少了許多的清逸與靈氣,給人留下不少的遺憾,讓人扼腕嘆息。而這螺髻山的水哪是幾句話就說得清的,這千年萬年流淌的高山冰泉又哪是三言兩語就說得透的。同樣的景致,不知曾有多少游客登山臨湖,對這片山水又能知道多少。我想,對螺髻山,不求甚解也罷,只要能有幸消受這景致,聆聽腳下千年的呼喚,已經(jīng)是不虛此行了,又何須想那么多呢。
古人云:山以水為血脈,以草為毛發(fā),以煙云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所華,得云而秀媚。在這山水畫廊中徜徉,不知不覺間我已有了幾分醉意。山風(fēng)勁吹林濤颯颯,吹得螺髻山中萬物都沒有一絲睡意。是的,它們從沒有睡眠,在千年萬年的風(fēng)雨里一直這么醒著。
像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看著古樹下休憩的人,冰湖邊游玩的人,以及那個(gè)正躺在草坪上做夢的人。螺髻山的萬物給聞得到香的人以香,給聽得到雨的人以雨,給抓得到風(fēng)的人以風(fēng),給觸得心痛的人以美和憂傷。
沉醉在螺髻山水中使人留連忘返,雖然此行我沒有拍一張照片,似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確實(shí)已飛過,并將螺髻山的明媚、秀逸與雄峻刻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