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口述鳳凰》一書中,有一篇是《吳小莉談人生》,記錄了一個傳媒人人生軌跡的片斷,讀后頗受啟發(fā)。
目標的辯證法。人生不能沒有目標。記得托爾斯泰說過:“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還得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边@種目標觀好是好,但一般人難把目標細分到這種程度。我還是贊成吳小莉的目標辯證法。她說:“我覺得應(yīng)該給自己更大的空間,一定要在30歲之前功成名就或者在25歲之前把自己嫁掉,你越這樣反而不能實現(xiàn)目標。人有時要有目標,有時候又要隨遇而安,任其自然,水到渠成?!睂λ@話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人生要有目標,不能走到哪兒哪兒歇,但又不能強求,要因時間、條件的變化而調(diào)整自己的目標,這樣才能實現(xiàn)目標。吳小莉幽默地說:“我人生中有兩次需要自己決定的事情,那就是到鳳凰衛(wèi)視工作以及嫁給誰?”在辯證法指導下,通過迂回的路徑,吳小莉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這方面我有切身體驗,我從上小學就有個目標:讀大學新聞專業(yè),當記者。但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只好考軍校,堅持業(yè)余寫作近50年,當編外記者,退休后被一家大報社聘為言論編輯,曲線實現(xiàn)了人生目標。
追求完美的個性。馬克思在談到青年人選擇職業(yè)時說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庇终f:“人們只有為了同時代的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達到完善?!眳切±蜻x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傳媒職業(yè),又以追求完美的個性促使她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她說:“我永遠對新聞充滿了敏感與激情,每有大事發(fā)生,我都可以不睡覺不吃飯,感覺自己如果不能把最新鮮的資訊告訴大家,就是失職的。這個職業(yè)會激發(fā)你善于迎接挑戰(zhàn),敢于和時間賽跑?!北热?,那年泰國南部發(fā)生一場暴亂,事發(fā)時吳小莉正在北京,她在餐桌上捕捉到這一消息后,排除經(jīng)費、簽證等困難,立即跟隨泰國內(nèi)務(wù)部長同機去了泰南,發(fā)回了多條新聞,還做了一期“小莉看世界”節(jié)目,她是惟一的一家媒體做跟蹤采訪的記者,連美聯(lián)社的記者都沒有得到采訪內(nèi)務(wù)部長的機會。
憂國憂民的情懷。人性化的基調(diào)一直是吳小莉堅持的傳媒風格。她說:“我們公司找主持人就是要找憂國憂民型的,我覺得憂國憂民不是直接寫在臉上的,但你骨子里要有這種宏觀的、世界觀的、中國觀的胸懷。你為什么要做媒體?。磕阕鲞@些是要干什么?就是要對大家有所幫助,對國家的富強有所幫助。這正是自己愿意不斷地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可能所謂的憂國憂民就是這種骨子里的愛國?!彼龅摹靶±蚩词澜纭保瑢γ绹P(guān)注,是因為它是超級大國,理解它也有助于理解這個世界。吳小莉認為,美國的制度化和理性的東西值得欣賞借鑒,但中國5000年的文化底蘊不是200年可以相比得了的。她愛中國這片土地,愛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這就是“骨子里的愛國”。在我的印象里,鳳凰衛(wèi)視是一個憂國憂民、骨子里愛國的傳媒,鳳凰衛(wèi)視的傳媒人個個“心存天下不平事,意念人間疾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