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22歲便寫出了《金鎖記》,那小說其實是愛情世界的無比悲涼。她說,出名要趁早。并不是每個人都像她那樣,年紀(jì)輕輕就看破世情與愛情。為什么如今世面上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女子依然孑然一身?再強(qiáng)調(diào)客觀原因也不過是嘴硬,其實不過只得看不開三個字。這兩個話題放在一起說看起來很混亂跳躍,但其實說的不過是一件事而已。何止出名要趁早,戀愛也應(yīng)是如此。說它是甘露也好,何必非要放過保質(zhì)期,不如盡早品嘗。
并不是想鼓吹早戀。只是,愛情有它純潔的那面,就像韓國或日本的那些所謂“純愛”電影,小品一般雋永,若折射到歐美,就是所謂“小狗的愛”,青春成長中的愛情,從無憂無慮到漸知世情,人生中每個階段都并非空白,無論結(jié)果如何,總是值得懷念。所以,為什么青梅竹馬四個字依舊可以在心中激起漣漪,為什么人們總覺得校園愛情分外寶貴,蓋不過是在最純潔的時候遇見最值得珍重的感情。就像一個閨密說的那樣:“都說校園中的愛情前途未明,現(xiàn)在看來感情親密的夫妻有一大部分是大學(xué)情侶。等人都放出去到社會上了,找個知根知底的靠譜人多難啊?!?/p>
說起來很多大齡女青年總是很悲憤,覺得人心不古。自己想尋得一個合心意的伴侶是多難,順便把原因歸咎于社會。說什么青春無敵自然戰(zhàn)勝知性魅力,其實不過也是誤讀而已。男人并非想象中那么勢利,并非只愛年輕貌美。但是,畢竟年輕貌美也是重要籌碼之一,優(yōu)勢不再又沒有其他可彌補(bǔ),誰都知道怎么選擇。請注視她們的眼睛——就像八卦雜志上所寫那樣:即使她的皮膚依然光滑得一絲皺紋都沒有,但誰都可以看出她并不年輕,她的眼神透露出疲憊與滄桑。那并非意味著有故事,而是意味著激情不再。
再說,大齡女青年自己也承認(rèn),很多人不是找不到男人,不過是要求太高而已。要知道,市面上男人很多都是憊懶的一群。假如他給年輕女子送一束玫瑰就可以討得歡心,那么人家又何苦按著你的水準(zhǔn)奉上LV一只?假如他隨便講講公司暗戰(zhàn)便可以叫小丫頭滿眼崇拜之情,又何必要再聽你耳提面命一一指出他的紕漏?說這些例子,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既然你的那張白紙已經(jīng)按著自己的理想和人生閱歷畫滿了各種線條,人家為什么不找一張相對好下手的白紙來一起涂畫?
這并非是為了貶低大齡獨身女子而寫的一篇文章,當(dāng)然有人喜歡這樣的高智商碰撞愛情,或勢均力敵的情感較量。我想說的是,愛情應(yīng)該是單純的,一如年輕時那種傻乎乎的懵懂狀態(tài),而年齡增長,考慮問題卻越來越現(xiàn)實——從房子車子想到事業(yè)前途,或者如何能盡快修成正果,結(jié)果卻是手中沙,抓得越緊,流失越快。與其千挑萬選,還不如放下躊躇,早早戀愛。哪怕不得,卻也可以早早抽身。
北京女病人,或莊雅婷,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著有《病忘書》、《愛你就像愛生病》等隨筆文集以及同名博客《北京女病人》。在多家報刊雜志開設(shè)專欄。情感專家、民俗專家、八卦愛好者。對一切瑣碎的生活飽含極大熱情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