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天/譯
尤里·尼庫林在他撰寫的一本書中回憶道,戰(zhàn)爭頭幾天,改穿蘇軍軍裝的德國人被大量派往蘇聯(lián)境內(nèi)。其中有一個特務跟一位蘇聯(lián)將軍在大街上邂逅相遇.特務陷入了窘境:他不是按蘇軍的規(guī)矩行舉手禮,而是把手向上一伸。
在肯尼亞的阿坎巴人部族,朝迎面走來的人身上吐痰是表示對此人的深深敬意。在馬賽人部族,人們見面打招呼也是用吐痰的形式來表示。不過,他們是朝自己的手上吐,然后握一握另一個人的手。
“記住,人總是要死的!”這句名言原本也是問候語:在中世紀.天主教的特拉伯苦修會修士是這樣問好的。修道士們互相提醒,做人應堂堂正正,以避免因犯有罪孽在陰間里受到懲罰。
復活節(jié)島上居民的歡迎方式是:站得筆挺,雙手握成拳頭,將手伸到自己面前,舉過頭頂,把拳頭松開,然后讓手平穩(wěn)地落下。
有些印第安人部族的人當見到陌生人時習慣蹲下去等著,直到陌生人走近并看見您為止。
日本人非常注重歡迎的分寸。他們采用三種鞠躬形式:深鞠躬、一般的鞠躬和微微低一下頭。歡迎最受尊敬的人和很有錢的人時用深鞠躬。
在新幾內(nèi)亞的科伊里人部族,人們見面時互相用下巴胳肢對方。
在薩摩亞群島,若在見面時您不把自己的朋友整個兒聞一遍.人家會對您產(chǎn)生誤解。
新西蘭土著民族表示歡迎的方式更為奇特:見面時他們先用兇殘的和斷斷續(xù)續(xù)的方式大聲喊話,接著用手掌拍大腿,隨后使勁跺腳、屈膝,最后鼓起胸腔,瞪眼,偶爾伸出舌頭。
[譯自俄羅斯《論據(jù)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