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都西安的街頭,有一位擺攤賣藥的郎中。在一塊書有“名貴藥材,滋補上品”字樣的方布上擺放著各種藥材。
賣藥的郎中,童顏鶴發(fā),雙目有神,一派仙風(fēng)道骨,人稱郭仙。他的藥攤上除了人參、靈芝、黃精、肉蓯蓉之類中藥上品外,在方布的外角上放著兩個鴨蛋大小的鵝卵石,光滑瑩潤,特別引人注目。
一天,一個帶著衛(wèi)兵的軍人站在郭仙的藥攤前,注視良久。郭仙見他久視不去,便抬頭打量了這威武的軍人一眼,只見這軍人身著戎裝,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他并沒有留意那些名貴藥材,而是在仔細端詳那兩個鵝卵石。
軍人見郭仙抬頭,便笑問道:你這兩個小石頭賣么?郭仙毫不猶豫地說:賣!
他明白,這兩小石頭若不是可以用來壓這攤布,早就扔了。
軍人道:請問啥價?
郭仙心中沒底,但閱世經(jīng)歷暗示他,不宜貿(mào)然表態(tài),于是直起手臂,張開五指,向軍官示意,好像是說這個數(shù)。
軍官探問道:500?
郭仙心想,兩個小石頭怎值那么多錢,連忙擺手,心里說,不值,不值。
不料那軍官正色道:那最多5000大洋,多一塊也不行。
郭仙這一驚非同小可,稍一定神,便坦然說道,既然將軍一心想要,我只好忍痛割愛了。
將軍見郭仙應(yīng)允,欣喜異常,馬上對衛(wèi)兵說道,速叫軍需送5000塊大洋來。
須臾,軍需用盤捧來5000現(xiàn)大洋,軍官讓郭仙過目。
郭仙不知是大喜過望,還是見軍官的威武莊重而恐懼,數(shù)大洋時,手竟然有點抖。
接錢交貨,主客兩清。
郭仙見將軍出那么多錢,竟毫無憐惜之色,躊躇滿志之情反而溢于言表,便疑惑道,這兩塊小石頭竟值那么多錢?即便是公款,也不至于如此揮金如土呀!這其中必定另有奧妙。他見將軍異常興奮,便斗膽問道:不知將軍花此重金,買這兩塊小石頭將作何用?
將軍道,實不相瞞,此乃稀世之寶,價值連城。這顆微綠色的叫水母。就我這千軍萬馬,飲用之水,有了它,只需一缸水就足夠了。
將軍見郭仙疑惑不解,便繼續(xù)解釋說:我只要把這水母放進水缸,這水缸便會變成不竭之泉,永舀永有,永不涸竭。
這顆黃色的叫稷魄。是五谷之神的化身,就我這千軍萬馬所食之糧,有了它,只需一袋糧就足夠了。我只要把這顆稷魄放進袋子里,這糧袋便會變成天然糧倉,永取永有,永不匱乏。我給你的錢,雖然遠不抵值,但這是國寶。我不會,也不敢據(jù)為已有。只是在我手里它會為軍隊、為國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你也算是為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
郭仙后悔不迭。他并不后悔這顆寶石賣的價錢高低,而是后悔自己不該把許多這樣價值連城的小石頭白白扔掉了。而被扔掉的那些小石頭,會不會是避水珠、避火珠、夜明珠或其它什么寶珠呢?郭仙想不下去了,他匆匆收了藥攤,急忙向渭河灘奔去……
原來郭仙是一位老中醫(yī),擅長外科跌打損傷,一治就好,速度快,不留疤痕。人們皆稱其郭仙,以彰其回春圣手。
一次,郭仙從覆車山采藥返回。途中,突遇猛虎擋道,他頓時毛骨悚然,面如土色,心想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是再叫也無人相助,怕是難以生還了,有了死的準(zhǔn)備反而不怕死了。他抬頭挺胸,目視遠方,繞道而行。剛走幾步那猛虎縱身一躍又擋住去路,他幾經(jīng)改道,盡皆如此。他已無計可施,便注目那虎,只見那虎雖威猛,卻目無兇光,眼神中似乎還流露出乞求之情。
郭仙見狀定了定神,對老虎說道,若想害我,將尾擺三擺,若是求我將頭點三點。
奇跡出現(xiàn)了,那虎竟聽懂了他的話,很鄭重地向他點了三下頭,然后掉頭慢步引路前行。
郭仙見虎有些靈性,懼意全消,便尾隨老虎而行。沒走幾步遠,在一個較隱蔽的洞口,他發(fā)現(xiàn)又一只老虎,張著血盆大口。他一下怔住了,引路的老虎見他駐足,便返回頭咬住他的衣角往前拉。將近,他才發(fā)現(xiàn)那只老虎圓張的口中有一骨頭卡在喉中,可能時間不短,那虎已經(jīng)瘦骨嶙峋,有氣無力,見他到來,眼角流出了幾滴濁淚。
郭仙見狀心中明白,再一細看,骨頭卡喉的虎很蒼老,大概是擋道之虎的母親。
為了以防萬一,他取出虎撐———就是一截鐵管,是外科醫(yī)生為防獸畜咬傷而套在手腕上的一種醫(yī)療器械,放在虎口中,輕輕地取出了那根骨頭,又在喉中扎傷的地方灑了點云南白藥,那蒼老的虎一下癱軟地伏在地上。
這時的郭仙早已忘了它們是猛虎,反而覺得它們就像他家的大黃狗一樣溫順,有靈性。他輕柔地撫摸著老老虎的頭說:不要緊,明天就可以吃東西了。
郭仙如釋重負,輕快下山,那虎仔卻尾隨送行。到渭河灘時,那虎銜了一顆鵝卵石,用嘴拱他的手,他一伸手,老虎把石頭放在他手里又去了,一會兒又銜了一顆大同小異的石頭。他雖然不知道老虎銜這些小石頭有什么用途,但因是老虎給的,他又不敢不要,便隨手放進了背簍。大概有七八顆的時候,老虎望著他,伏地如磕頭狀。然后一聲呼嘯,倏然而去。
走在渭河灘上,他百思不得其解,這老虎為什么給他銜這些小石頭呢?沉甸甸的挺累人,便取出小石頭隨手扔了。還剩最后兩顆時,他覺得這小石頭光滑圓潤,晶瑩剔透,挺好看,壓個藥攤也不錯。他想全扔了也辜負了老虎的一番盛意,權(quán)當(dāng)作個紀(jì)念吧!這樣,才留下了兩顆。
他汗淋淋地趕到他扔石頭的渭河灘,仔仔細細地找了三天三夜,再也沒有找到一顆他曾扔掉的鵝卵石。
他想,或許若干年后,有緣人會在這里重得那些稀世之寶的。便在河灘的一塊巨石上刻下了“稀世之寶”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