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一舉到天關1,快意平生有此觀。萬古齊州煙九點2,五更滄海日三竿。向來井處方知隘3,今后巢居亦覺寬4。笑拍洪崖詠新作5,滿空笙鶴下高寒6。
1天關:指泰山十八盤的頂端南天門。2齊州:山東濟南的古稱。這里代指九州。唐人李賀《夢云》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井處:處于低平之地。 4巢居:遠古時人類為避免洪水和野獸的侵害,在樹上棲息。晉人張華《鷦鷯賦》:“巢林不過一枝?!?5洪崖:傳說中的仙人。此句意本晉人郭璞《游仙詩》“右拍洪崖肩”。6笙鶴:相傳周靈王太子晉即王子喬愛吹笙,曾乘鶴與人告別。這里泛指仙人下凡。
在我國遼闊的華北平原上,有一座氣勢磅礴的大山橫亙在山東濟南、長清、歷城和泰安之間,它就是震爍古今、名揚中外的東岳泰山。泰山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稱。這不僅是因為它位居寓意生命和希望的東方,具有“元氣渾厚,絕不以玲瓏小巧示人”(《岱志》)的典型特色,自然景色雄奇壯觀,而且還由于這里曾是歷代帝王祭拜天地的圣地,文人名流競相登覽題詠,佛寺道觀等優(yōu)秀建筑、歷代碑碣和摩崖石刻云集,人文底蘊博大深厚。因此它過去一直享有“五岳獨尊”的盛譽,現(xiàn)在又屬于世界自然文化保護遺產,其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
泰山最早稱岱宗、岱山,大約在作于春秋中期的《詩經·魯頌·宮》中,才開始出現(xiàn)并一直被沿用至今。它的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米。泰山自然景觀的主要特征是雄奇,但又不失靈秀清麗。如果你選擇從中路上山,西路下山,沿途便能觀賞到有幽、妙、奧、曠、麗之稱的五大景區(qū)中的主要部分。由南麓岱廟沿中路登絕頂景色最幽。其精華為中天門以上萬松疊翠的對松山和壁立高聳的十八盤。前者被乾隆譽為“岱宗最佳處”,后者素以險峻著稱。登上十八盤進入南天門,有一條天街通向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頂,以妙聞名。在此既可親身體驗孔子當年“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也能欣賞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四大奇觀。在返回中天門后經鳳凰嶺下山,是有“曠區(qū)”之名的西溪流經之地。這里植被豐茂,谷深溪長,景色深秀。沿著黃西河谷下山,有泰山最佳水景——黑龍?zhí)讹w瀑、橫跨兩溪的長壽橋,以及掩映于密林深處的六朝古剎。
能體現(xiàn)泰山豐厚的人文積淀的,首先是遍布上下的寺廟建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shù)岱廟。它是秦皇漢武和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重要場所,中軸正對泰山主峰的布局和紅墻黃瓦的裝飾,顯露出典型的皇家氣派。其主體建筑天貺殿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三大殿”。而高踞泰山之巔、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碧霞祠,也堪稱我國最完美的古代高山建筑群。另外像西北麓的靈巖寺、南麓的普照寺、龍泉山的斗姆宮等,也久負盛名。其次,泰山的碑碣和摩崖石刻又以歷史久、數(shù)量多、品位高獨步天下。保存在岱廟內的150塊歷代碑碣和大觀峰、經石峪的大量摩崖石刻,集史料、書法、篆刻于一體,是泰山文物中的瑰寶。
自從《詩經》有“泰山巖巖,魯邦所詹”的贊美、孔子率先登臨感嘆后,歷代文人無不以登臨泰山為生平幸事。泰山的高峻和闊大曾使歷代詩人仰慕不已。除了張養(yǎng)浩的這首杰作外,像陸機的“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泰山吟》)、李白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游泰山》)、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元好問的“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登岱》)、楊繼盛的“志欲小天下,特來登泰山”(《登泰山》)、施閏章的“九州積氣峰前合,萬里浮云杖底來”(《登岱》)、袁枚的“九州下聽聲悄然,混茫一片遙無端”(《登岱歌》)等,都抒發(fā)了類似的感慨。所以泰山既是名士大儒的喻道之地,又是文人墨客的馳才之處,它對中國歷史人文的發(fā)展具有極其巨大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