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為本。主旨是文章的靈魂,考場作文中心是否突出,主旨是否鮮明至關(guān)重要。古有“詩眼”、“文眼”之說,現(xiàn)在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之說,要求在恰當(dāng)?shù)牡胤接煤喢骶恼Z言點明主旨,亦即畫龍點睛,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xué)效果。
我們先來看看馮驥才的《珍珠鳥》:
珍珠鳥
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兒在籠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yīng)。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子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地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臘似的、角質(zhì)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了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
文章敘事部分,作者的表意是不露痕跡的。讀者初讀它,只是覺得很爽、有味,如品龍井,只覺滿口余香,但不知香由何來。要是一個閱讀能力不強的人讀它,很有可能只會感嘆那小小珍珠鳥太淘氣了,太好玩了,太有人情味了。而“我”的情趣,“我”在營造這種美好境界中的作用則很有可能被忽略。這就沒有達到文章應(yīng)該達到的深度。作者用最后一句將主旨點破,實際上是在引導(dǎo)讀者去再回味這個故事。讀者會突然明白是雙方的彼此信賴才有了這極美極美的令人陶醉的境界。讀者也會自然地想到,除了人與動物的相處,人與人的相處不是更需要彼此的信賴嗎?看世間,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多少美好的感受都是源于信賴啊!至此,文章的表達效果就大大地增強了。
點睛之法,卒章顯志,最為常見。在充分?jǐn)⑹?、說明或議論的基礎(chǔ)上,水到渠成,一語中的。點題之筆,就是點睛之筆?!熬Α闭?,“精”也。“重槌一擊定亮音,肺腑一句見精神。”老舍先生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既有‘睛’,也要‘精’?!边@是文字大師的灼見。可見,如果善于運用點睛之筆,可以使文章含義更廣,更有生氣。
考場作文尤其是采用文旨滲透法一類的文章最好同時使用這種篇末點睛法,否則會因為話題不突出或中心不鮮明,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文章的亮點和精彩之筆;高考作文現(xiàn)在實行“基礎(chǔ)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兩個層次賦分,在充分?jǐn)⑹觥⒄f明或議論的基礎(chǔ)上,水到渠成,一語破的,既能讓讀者充分地、準(zhǔn)確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時在結(jié)構(gòu)上能很好地收束全文。好的結(jié)尾猶如豹尾,短促有力,自然新穎,能起到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
提起畫龍點睛,最容易聯(lián)想到“歐·亨利筆法”。歐·亨利短篇名作《警察與贊美詩》如果在蘇比于教堂旁聆聽了贊美詩的音樂后,決定改邪歸正時結(jié)束,文章也有一個明確的立意,那就是表現(xiàn)音樂的教化作用,說明圣潔的音樂能陶冶人的靈魂。這個立意也有一定的意義,但歐·亨利并未就此滿足,而是加了幾句,讓警察在這時把蘇比抓起來。蘇比為了進監(jiān)獄過冬,做盡了壞事卻始終不能如愿,而當(dāng)他決定重新做人時,警察卻把他投進了監(jiān)獄。這是一個荒謬的社會!真是是非顛倒、黑白不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zhì)在此被批判得可謂入木三分。這個立意的深度決非“教化觀”所能比擬。
筆者曾在《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中縮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這篇小說敘述了幾個窮畫家之間患難與共的感情故事,塑造了貝爾曼這個舍己為人的老畫家在風(fēng)雨之夜冒著生命危險在墻上畫出最后一片葉子,拯救他人卻犧牲自己的感人形象。貝爾曼并沒有死,他的靈魂,他的希望,他整個的生命之光全集結(jié)在這片葉子上了。這最后的一片葉子,是他在凄風(fēng)苦雨中不惜犧牲生命畫上去的。文章不加那個“點睛”的結(jié)尾,也是完整的,也能表達出一個主旨;但加上之后,撼人心魄,文章的立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出現(xiàn)了化平淡為深刻、變腐朽為神奇的藝術(shù)效果。
從作文操作層面看,畫龍點睛常見的方式主要有這樣五種:一是比喻式,鮮明地揭示所蘊含的思想意義;二是象征式,用具體的事物象征事物的內(nèi)在意義;三是類比式,由此及彼,抓住相似點,引人聯(lián)想;四是含蓄式,善于開掘事件的言外之意,深化主題;五是議論深化式,以議論性的語句揭示事件或人物的意義。
在寫作實踐中,運用畫龍點睛應(yīng)該注意:一要點出含義。不宜就事談事、立意平庸,要從描繪的事物或敘述的事件中寫出蘊涵的思想。二要點出深意??磫栴}要全面,觀察事物要由表及里,善于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三要點出新意。所謂新意,就是文章要有時代氣息,能反映出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現(xiàn)實。四要點筆精練,富有概括力和表現(xiàn)力。
[典型習(xí)題]
1.為下面的短文續(xù)寫一個畫龍點睛的結(jié)尾。
創(chuàng)造時尚的人
一天,在英國小鎮(zhèn)萊切,一個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廠樓下時,被樓上倒下來的一桶化學(xué)物質(zhì)弄臟了頭發(fā)。他沒錢去理,就那么留著,紅紅黃黃的留了幾天,惹得大街上許多青年人紛紛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結(jié)果,有家理發(fā)店抓住時機,專門找人研制出各種染發(fā)的顏料,滿足了新奇者的愿望。這一現(xiàn)象一直擴大到全球,成為一種典型的時尚。
在巴西,一個鄉(xiāng)下女孩進城時,她的姥姥在她的褲子上繡了幾朵花,這本來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藝,早就被淘汰了??衫咸珜嵲跊]錢打扮自己的孫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繡上幾朵花。但沒想到,那時候城里的女人正為“沒得穿”而發(fā)愁,她們看到女孩子的褲子時,不覺眼睛一亮,愛美的城里女人紛紛效仿。于是,滿大街都是繡了花的褲子。這種褲子先是在歐洲流行,后來又傳到了亞洲。
[參考答案]許多時尚的創(chuàng)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窮人的無奈之舉。許多時尚的發(fā)明,開始并非都是樂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澀經(jīng)歷。
2.將下面一段話補充完整,須表達出文中作者所受的啟迪。
廢墟上的鮮花
偶爾從一本舊書里,看見了這段小小的對話錄,使我有美的隨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jié)束的時候,人間到處一片廢墟,有兩個美國人去訪問了一家住在地下室里的德國居民。離開那里之后,兩人在路上談起觀感。
甲問道:你看他們能重建家園嗎?
乙說:一定能。
甲又問:為什么回答得這么肯定呢?
乙反問道:你看到他們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著什么嗎?
甲說:一瓶鮮花。
乙于是說道: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困苦災(zāi)難的境地,還沒有忘記鮮花,那他們一定能夠在這片廢墟上重建家園。
說得多好哇!半個多世紀(jì)后的今天,當(dāng)讀到這段短短的對話時,我震動不已。
[參考答案]我仿佛面對著陰暗、潮濕處的鮮花,是雛菊也好,是蘭草也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象征著和平、安寧、希望和明天。
3.將下列人物的話語補充完整,要求符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經(jīng)歷了黑色七月,我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暑假在家,父親問起現(xiàn)在的生活,我告訴他:“其實生活真沒勁?!?/p>
我的父親是個鐵匠。他聽了我的話后,臉上一直很驚愕。沉默半晌之后,轉(zhuǎn)過身用他那雙粗壯的手操起一把大鐵鉗,從火爐中夾起一塊燒得通紅通紅的鐵塊,放在鐵墊上狠狠地錘了幾下,丟入身邊的冷水中?!白獭钡囊宦曧懀序v了,一縷縷白汽向空中飄散。父親說:
聽后,我感動不已。
[參考答案]“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鐵卻是熱的。把鐵塊丟入水中之后,水和鐵便開始了較量。他們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鐵冷卻,同時鐵想使水沸騰?,F(xiàn)實中,何常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熱鐵,如果不想使自己被水冷卻,就得讓水沸騰?!?/p>
[作者單位:湖北枝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