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式 手揮琵琶
本拳中將兩手里扣,比作抱琵琶,兩手一前一后同時向斜前方抱扣,前手伸出,后手護肘,似揮撥琴弦而稱手揮琵琶。
1.跟步展臂:右腿向前收攏半步,腳前掌輕落于左腳后,相距約一腳長,右臂稍向前伸展,腕關(guān)節(jié)放松(圖29)。
2.后坐挑掌:重心后移,右腳踏實,左腳跟提起,上體略右轉(zhuǎn);左手向左、再向上劃弧擺至體前,掌心斜向下;右手屈臂后引。收至胸前,掌心也斜向下。
3.虛步送手:上體稍向左回轉(zhuǎn),左腳稍前移,腳跟著地,成側(cè)身左虛步;兩臂外旋,屈抱;兩手前后交錯,側(cè)掌合于體前,左手與鼻相對,掌心向右,右手與左肘相對,掌心向左,兩臂像懷抱琵琶的樣子;眼看左手(圖30)。
【要點】
身體要平穩(wěn)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時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帶弧形。右腳跟進時,腳掌先著地,再全腳踏實。身體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回收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口訣】
跟步展臂,后坐挑掌,虛步送手。
【意氣配合】
此勢動作完成2吸2呼2次轉(zhuǎn)換。第1動作跟步吸氣,展臂呼氣;第2動作吸氣,第3動作呼氣。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上體前俯后仰。糾正方法:不論跟后腿還是提前腿,身體必須端正,自頭頂、軀干到會陰,始終要保持一條直線,做到“上下一條線”。
2.重心上下起伏過大。糾正方法:提右腿跟步時,要坐穩(wěn)左腿,緩緩提大腿,蓄勁于膝,帶起足跟,先落前足掌,然后足跟落地。提左腿時,右腿坐實,先提大腿,蓄勁于膝,膝由屈而伸,要緩緩伸出,腳跟落地。關(guān)鍵在于坐實的腿不可做伸的動作.否則身體重心就會抬起。
3.手的移動路線不符要求,如有的合得過近再前伸;有的合得位置過出,只有合沒有伸的動作;有的兩手太低,太高;有的右手在左臂的腕肘之間;有的右手在肩肘之間。糾正方法:左手由左向前上挑舉,高同鼻尖,右手放在臂肘部里側(cè)。
第六式 左右倒卷肱
傳統(tǒng)上將退步過程中腰胯向后的移動稱為攆動,用以引敵人前撲;而退步撤手轉(zhuǎn)移敵人進攻之勢,同時又以手擊敵人頭部。此拳用手臂側(cè)的后方回環(huán)倒卷而稱為倒卷肱。
1.重心仍在右腿,上體稍右轉(zhuǎn),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jīng)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劃弧平舉,與頭同高,左手停于體前,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zhuǎn)體先向右看,再轉(zhuǎn)向前方看左手(圖31)。
2.右臂屈肘卷收,右手收至肩上,折向前經(jīng)耳側(cè)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時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cè);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腳掌先著地,然后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腳隨轉(zhuǎn)體以腳掌為軸扭正;眼看右手(圖32)。
3.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同時左手隨轉(zhuǎn)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zhuǎn)體先向左看,再轉(zhuǎn)向前方看右手(圖33)。
4同2解,唯左右相反(圖34)。
5同3解,唯左右相反(圖35、36)。
6同2解(圖37、38)。
7同3解(圖39)。
8同2解,唯左右相反(圖40)。
【要點】
前推的手臂不要伸直,后撤手臂也不可直向回抽,隨轉(zhuǎn)體仍走弧線。前推時,要轉(zhuǎn)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時,腳掌先著地,再慢慢全腳踏實,同時前腳隨轉(zhuǎn)體以腳掌為軸扭正。退左腳略向左后斜,退右腳略向右后斜,避免使兩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后退時,眼神隨轉(zhuǎn)體動作先向左、右手看,然后再轉(zhuǎn)看前手。最后退右腳時,腳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攬雀尾”的動作。
【口訣】
轉(zhuǎn)體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錯手,虛步推掌。
【意氣配合】
此勢動作完成4吸4呼4次轉(zhuǎn)換。第1動作吸氣,到第8動作依次做吸氣呼氣。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身體左右傾倒。糾正方法:退步時要有一定的橫向距離,保持身體平衡。
2.身體重心起伏。糾正方法:一腿退步時,另一腿不可以起立,要保持原來虛步時的身體重心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