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松在4月2日的《新華每日電訊》上撰文指出:我國內(nèi)陸土地總面積約144億畝,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積約為12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國境內(nèi)有流動沙丘0.45億公頃,戈壁0.56億公頃,海拔4000米以上難以,利用的高山1.93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0.68%。山地、丘陵和高原占66%,平原僅占34%。而且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工礦、交通、城市建設(shè)用地不斷增加,人均耕地不斷減少。我國礦產(chǎn)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尤其是鐵、銅、鋁土、鉛、鋅、金等多為貧礦,難選比重大,開采成本普遍比較高,實際可供利用的資源比例較低。煤炭、天然氣大體供需平衡,石油資源遠不能滿足國內(nèi)建設(shè)需要,進口量逐年增加。我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城市達110個。水資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進一步加劇了有限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我國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別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3.9%,僅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生物種類正在加速減少和消亡。聯(lián)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我國占18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