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何大姐,年過50歲,兩鬢斑白。一天,她提著一大籃子菜,吃力地走上樓梯,一位年輕人走上前來,和善地說:“老人家,讓我?guī)湍闾岚?”何大姐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謝謝你的好意,我很輕松!”冷冷地拒絕了年輕人的幫助。從此之后,何大姐便常常對鏡自照,大有“悲秋”之感。
社區(qū)幾位老人在一起閑聊,80歲的李師傅自嘆道:“我都80了,身體每況愈下,恐怕來日不多了!”另一位60多歲的“年輕老人”對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你都活過80歲了,應當死而無憾了!”李師傅聽了,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從此他再也不想見到這位“年輕老人”……
人到老年怕言“老”,一個“老”字常常把老年人壓得透不過氣來。
其實,老年人應當開朗些、豁達些,從容面對一個“老”字。《增廣賢文》有言:“長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攆舊人?!鄙喜∷朗遣豢煽咕艿淖匀灰?guī)律。人到老年,就要自覺適應這一規(guī)律。
一個富貴老人到禪師那里去,請求禪師給他一些祝福。禪師脫口而出說了六個字:“父死,子死,孫死?!备毁F老人聽了十分生氣:“我好心求你,你怎么咒我呀?”禪師說:“這是最好的祝福。怎么是咒你呢?你想想,生老病死,一代接一代,順應天然,子承父業(yè),代代相傳,豈不樂哉!相反,如果子死父前或孫死子前,豈不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嗎?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呢!’,富貴老人心有所悟,高興而去。
英國著名詩人蘭德,有一首題為《生與死》的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p>
蘭德從容面對一個“老”字,表現(xiàn)出了一種豁達大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使自己進入了一種淡泊寧靜、洗凈鉛華的高尚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