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白話詩歌以實踐自己的文學主張。
(一)
胡適倡導(dǎo)白話文,而身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章士釗公開反對,撰寫《評新文化運動》,指責白話文學“不成文理,味同嚼蠟”。胡章二人雖是“論敵”,私交卻很好。1925年2月,兩人在北京擷英飯館同席共餐,飯后留影。相片沖洗出來,章士釗故意用白話打油體在相片后面題詩送給胡適:“你姓胡,我姓章;/你講什么新文學,/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并坐,各有各的心腸。/將來三五十年后,/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哈,哈,我寫白話歪詩送把你,/總算是老章投了降?!睅滋旌螅m送來另一張題詩相片,卻是用文言舊體寫的七絕:“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開風氣人,愿長相親不相鄙?!边@次互相反串角色吟詠唱和,體現(xiàn)出文化名人的雅量和氣度。
(二)
胡適在北京的文人圈子里算個活躍分子,也是位幽默大師。著名文字音韻學家錢玄同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對封建遺老深惡痛絕,說了一些過頭話,如“人到40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等。1927年9月12日,錢40歲生日,胡適糾合周作人等準備在《語絲》雜志上編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寫訃告、撰挽聯(lián)、賦悼詩,鬧得很兇。后因故專號沒編成,而胡適卻并不罷休,第二年又寫了首《亡友錢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紀念歌》:“該死的錢玄同,/怎么至今未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jiān)斬你。/今年忽然來信,/要做‘成仁紀念’,/這個倒也不難,/請先讀《封神榜》。/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用草蓋在身上,/腳前點燈一盞,/草上再撒把米,/瞞得閻王鬼判,/瞞得四方學者,/哀悼成仁大典。/今年九月十二,/到處念經(jīng)拜懺,/度你早早升天,/免得地獄搗亂?!痹姼桎侁悢⑹?,揶揄調(diào)侃,令人捧腹。
(三)
胡適是著名的文字學家,還寫過一首關(guān)于文字的怪詩:“文字沒有雅俗,/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并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號;/古人懸梁,/今人上吊;/古名雖未必不佳,/今名又何嘗不妙?/至于古人乘輿,/今人坐轎;/古人加冠束幘,/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轎作輿,/豈非張冠李戴,/認虎作豹?”這樣深入淺出、詼諧有趣地介紹文言文與白話文知識,確實是匠心獨運。
(四)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后,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聯(lián)名邀請全國各界名流學者到江西廬山開談話會。7月11日會上,蔣、汪發(fā)言后,胡適慷慨激昂,發(fā)表了一通抗日救國演講。在座的胡健中聽后,即席賦詩:“溽暑匡廬盛會開,八方名士溯江來。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陳辭又一回!”頗含戲謔調(diào)侃意味。胡適隨手寫白話打油詩回贈:“哪有貓兒不叫春?哪有蟬兒不鳴夏?哪有蛤蟆不夜鳴?哪有先生不說話?”四句反問,信手拈來,類比生動。后來南京《中央日報》刊登出這首詩,據(jù)說蔣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
(五)
1941年6月1日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與夫人楊韻卿結(jié)婚20周年的紀念日,胡適贈詩慶賀:“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說好姻緣。新娘欠我香香禮,記得還時要利錢?!焙沃^“香香禮”?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有人悟出原來是指“香吻”??磥?,莊重嚴肅的大學者大教授也愛開開友人的玩笑,樂而不淫,實圖開心!
所謂胡適的“另類”詩歌,不同于正式出版的抒情言志詩。它屬有感而發(fā),一吐為快,不重修辭,無意推敲,多調(diào)侃逗趣,詼諧幽默,耐人尋味。
(責編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