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朋友過來玩,就想走走老北京的胡同,于是就帶她去了什剎海。
過去的時候是傍晚五點左右,我們坐車到北海公園,步行大約5分鐘,就看到荷花市場那有點牌樓打扮的牌子。相比之下,那塊題著什剎海的石頭倒是顯得有點不起眼了。
荷花市場的牌子下走進去是清一色的酒吧。朋友有點失望,她說原以為這個地方一打照面會是掛著紅燈籠的四合院,就算是有些商業(yè)氣息也該有著穿馬褂的伙計和古香古色的茶館——沒想是這么燈紅酒綠的地方。
走過了這酒吧一條街,看到了一條胡同。我們拒絕了“黃包車夫”一次次的“盛情邀請”,不辨方向地在胡同里閑逛。在這狹長的胡同里尋找著過往的歷史。想象著那種古老的、沉甸甸的繁華。一路走著,看得真實。但卻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就像是沒點上眼睛的龍,胡同是沒錯,但若是說起它承載的文化,仿佛顯得單薄了些。
走到胡同深處,也不知離入口的酒吧有多遠,我們聽到了幾聲吆喝,走近了看是一間茶館,兩間老北京小吃。奔著那茶館走了去,與前面的繁華相比,這里倒有別有一番天地的感覺。在這老北京的胡同里,老茶飄香的味道,京味十足卻不吵鬧的吆喝,四合院里,竊竊私語的人,顯得那樣的閑散安靜。我們不約而同地想進去坐坐。
這間茶館的裝修不算精致,與前面的酒吧比起來,這里的生意實在一般,茶價卻著實不便宜。我們只點了相對便宜的香片,茶不算好,但是當我端起茶杯來。吸一鼻的香氣,腦海里剛剛看過的老北京胡同的影像頓時豐盈起來,汩汩的,看上去那樣厚重。
坐了很久才離開,走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回到來時的路上,那些酒吧的生意正紅火,歌手聲嘶力竭的表達不時地傳來。我們一路都沒說話,坐在回去的車上,朋友突然很滿足地對我說了一句:“那茶,還真不錯呢!”
回來后一直在想,未來這間茶館會怎樣呢?它的生意不算好,下次再去那里也會不會變成了一間酒吧?一直擔心,想久了有一天突然覺得這種擔心也許是一種多余,因為這種對前景的無法預見是無關于歷史和文化的。于我而言,走在老胡同里,心靈上是同“歷史”一同走過的,是一段期待能夠“艷遇”歷史和文化的旅程。我們在這里遇到了這間茶館,超出預料的美麗凸現(xiàn)出來,因為在我們心中。一直期待著“艷遇”,若是平常心看待,旅程何處不風光,哪處茶舍不飄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