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承認還是不承認,人類現在和將來的大敵之一是肥胖。很多人不是死于災荒、戰(zhàn)爭、災難,而是將死于肥胖以及肥胖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身體和心理的疾病。
肥胖的升級和危害
不知不覺,肥胖已經是人類的麻煩制造者,而且是一個大麻煩制造者。
2006年8月14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召開的國際農業(yè)經濟學家協會年度會議上,研究人員發(fā)出了警告,世界上的超重人口數量已經超過饑餓人口,超重人口總數達10億,而營養(yǎng)不良人口數量只有8億。緊接著,9月2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為期一周的國際肥胖大會上(國際肥胖大會每4年舉行一次),大會主席保羅·茲米特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對2500名與會專家和衛(wèi)生官員強調,肥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疾病,其危險性與全球變暖和禽流感一樣嚴重。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計,現在全球有10億人超重,3億人肥胖。這些人受到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和某些形式的癌癥的高度威脅。最嚴重的是美國和英國,這兩國的體重超標者分別占總人口的近2/3和一半。即使在中國這樣還未完全富裕起來的發(fā)展中國家,肥胖和超重也已成為一個嚴重的擔憂。
目前中國肥胖者已遠遠超過9000萬,超重者高達2億。以中國目前人群中肥胖者的增長速度預測,未來10年中國肥胖人群將會超過2億,正在迅速地趕上西方國家。2002年中國營養(yǎng)和健康調查數據顯示,14.7%的中國人體重超標,2.6%的中國人屬于肥胖。1985.2000年,在年齡為8—18歲的中國兒童及青少年中,體重超標和肥胖人數增加了28倍?,F在全球近1/5的體重超標者或肥胖者是中國人。
醫(yī)學的研究表明,肥胖與20多種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腫瘤、膽囊疾病、呼吸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不育、骨關節(jié)病、腎病和內分泌病等。此外肥胖還使人運動能力和耐力下降,壽命縮短。關于肥胖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病如今人們知道得比較多了,比如高血壓,那是因為過多的脂肪攝入造成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fā)高血壓和中風等。另外肥胖的一個吉尼斯記錄也許還不被人知道。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年鑒》記載,各個歷史時期的最肥胖者的壽命都沒有超過40歲。
此外,肥胖造成的另一些疾病人們不一定清楚,例如內分泌病中的糖尿病。研究人員預測糖尿病將是中國下一個世紀的嚴重疾病之一,而很有可能是爆發(fā)性流行。
過去人們還認為肥胖與癌癥沒有多大聯系,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肥胖也是誘發(fā)癌癥和致使癌癥復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斯諾·凱特林癌癥中心對923名癌癥病人的研究發(fā)現,在診斷時體重超出理想體重25%的女性病人,即使用了手術、化療等手段治愈,在10年后癌癥復發(fā)的危險也較大。那些平均超出理想體重11.6%的婦女,在10年后癌癥復發(fā)率為32%,而非肥胖者癌癥復發(fā)率為19%。
此外,肥胖病人癌癥復發(fā)后的生存時間也較短,僅為26個月,而非肥胖者生存期為46個月。最近美國的另一項研究則表明,肥胖者患食道癌明顯多于體重正常者。研究發(fā)現身體指數最高者患食道癌的危險是身體指數最低者的7倍。專家的解釋是脂肪對不明環(huán)境致癌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只胖一點點也危險
過去的研究認為,人胖一點點沒有關系,相反還有利于健康,尤其是女性,因為她們要生兒育女,沒有一點脂肪積存是不行的。但是,今天的研究表明,即使只胖一點點,也可能造成危險,主要是壽命縮短。
一直以來,超重和早死有無關系存在很多爭論,但現研究者們認為,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明確,尤其是男性更是如此。發(fā)表在2006年8月29目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在美國和韓國進行的兩項獨立的大型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超重和肥胖國際上普遍是以體重指數(BMI)來衡量的。而體重指數等于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的米數的平方,體重指數大于或等于25且小于30者,為超重,等于或大于30者,為肥胖。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于2005年還提出,稍為有一點豐滿并不是壞事。但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對全美50萬年齡在50至71歲的志愿者進行研究后發(fā)現,僅僅只超重一點點都可能造成對健康的損害并減少壽命。
研究人員通過問卷方式分析了這些人在10年期間的身體指數與死亡率的關系,而這些問卷是在1995年和1996年填寫的,包括填寫者們的體重和飲食的詳細情況。一般而言,在超重之后再增加30磅(13.6公斤,1磅等于0.454公斤)就是肥胖。一個5英尺10英寸(約1.78米,1英尺等于30.48厘米)高的人如果體重在79公斤至94公斤之間,則為超重;而體重達到95公斤和以上就是肥胖。
總體上講,在美國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尤指從1947年到1961年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生的人)如果肥胖,則他們死亡的危險高于正常體重的人。這種肥胖所致的死亡危險西班牙人、亞洲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比白人和黑人更高。不過,如果僅僅是超重則不會有嚴重的死亡危險。
但是,對186000名從不吸煙但超重的人的獨立分析表明,他們早死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20%~40%,而對于肥胖者來說死亡的危險性更是高出2到3倍。不過,對于這個研究結果,CDC的發(fā)言人卡倫·亨特拒絕予以評論。
另一個獨立的研究是韓國延世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對象遍及120萬韓國人,他們的年齡在30~90歲。這個研究得出了與上述研究相似的結果。在大約50萬不吸煙的人員人中,超重者比正常體重者死于心臟病和癌癥的危險性要高出10%~50%。
美國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兩個研究清楚地表明,超重并不是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而在中年時期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防止超重是獲得長壽的重要條件。
肥胖對兒童、男人和女人的負面影響
新研究發(fā)現,肥胖對兒童、男人和女人的負面影響都是巨大的。
澳大利亞悉尼的皇家公主阿爾弗雷德醫(yī)院的兒童健康專家凱特·斯坦貝克以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一種預測。肥胖對兒童會造成威脅,而最大的危險是肥胖兒童伴隨他們的成長會發(fā)展成更多的慢性疾病,并減短其壽命。這種嚴重性表現在,不久后也許在人類歷史上會有數百萬計的兒童因為肥胖而比他們的父母先去世。因而政府禁止垃圾食品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超重對兒童的心理影響也變得更為嚴重,兒童越來越早開始關注自己身體的外表。現在,在一個“對體重充滿敵意”、纖瘦等同于魅力和受歡迎度的環(huán)境中長大,年僅5歲的女孩便會在意自己的體型,超重則會影響她們的自信心。到她們成年以后,這種影響還可能持續(xù)存在,因為超重女性患抑郁癥的風險越來越高。
至于肥胖對男性的影響,也有新的研究第一次指出,男性的肥胖和超重與不育有密切關系。美國國立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研究所的馬庫·沙爾門等人進行了一項對男性肥胖與不育關系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近期的《流行病學》雜志上。
沙爾門等人對依阿華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的2111對不孕夫婦進行了研究,這些夫婦中男人大多是農民,他們的妻子都小于40歲。妻子們否認了是自身的原因造成不孕,并且在前4年這些夫婦有正常的未避孕的性生活。研究人員對丈夫和妻子都測量了身高和體重,由此得出他們的BMI。同時,研究也考慮了年齡、吸煙、喝酒和暴露于化學溶劑、殺蟲劑等因素。
與正常的20-22BMI的男人相比,BMI增加3分的男人(即BMI達23.25)在4年期的研究中成為父親的可能減少了10%。BMI指數小于26大于22的女性成為母親的可能性也減少了10%。這說明BMI即使稍稍增加一點都有可能降低正常人的生育力。當然,這個研究也存在缺陷,即不知道這些夫婦的性生活頻率,而較胖的男人性生活次數一般低于常人。所以,這個研究所得出的肥胖和超重可使男性生育力降低的結論還不是肯定性的,需要其他研究來證實。
女性超重和肥胖會降低生育力或不育,這已經是定論了。為此英國人工妊娠專家最近提議,應當拒絕嚴重超重者進行人工妊娠,在對她們提供人工授精之前,這些女性必須減肥。為此英國國家衛(wèi)生服務基金(NHS)出臺一個新政策,不對超重和肥胖者提供由該基金資助的人工授精。英國生育協會(BFS)也建議拒絕為體重指數達到并超過36的女性進行人工授精治療。
英國生育協會還指出,體重指數達到和超過29的女性在進行人工授精之前應當勸其實施飲食和鍛煉計劃以減肥。因為肥胖女性很難受孕,而且更可能遇到健康問題。如今英國生育協會已中止了對肥胖女性進行的生育治療。
另外超肥胖對男女兩性都可能造成心理負面影響,但對女性造成的損害更大。澳大利亞迪金大學研究員凱莉·鮑爾援引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對7800名女性展開的健康狀況研究表明,身體活動少和體重超重已成為女性預兆患者3年后出現抑郁癥狀的因素。而世界各國的情況已證明,抑郁則是導致人們自殺的第一位原因。
由此看出,肥胖對于人們的傷害已經越來越嚴重。在肥胖的因素中除了遺傳因素是個人難以把握的客觀原因外,肥胖和超重其實有很多主觀因素,比如肉類飲食的增多、汽車使用的增加以及缺乏體育鍛煉,都是造成肥胖和超重的罪魁禍首。
避免體重超標和肥胖只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專業(yè)人員和政府機構應當科學指導公眾的飲食和行為方式。鍛煉和改變飲食是減肥的重要方法。比如,爬樓梯、少吃含脂肪多的食品以及控制飲食就是最好的減肥方法。而減肥的根本因素在于,需要稍稍遏制個人對食品的貪婪和欲望。
[責任編輯:張?zhí)锟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