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是水鄉(xiāng)。既然是水鄉(xiāng),魚兒總是很多的,這樣,也就衍生出了各種各樣捕魚的方法。不同的季節(jié),捕魚的手段也就不一樣。開春之后,萬物復蘇,度過了冬眠期的魚兒開始到處覓食,這時候一般采用下“卡”或是垂釣的方法;夏季水大,只能用帶倒刺的罩子罩魚。有準頭的也可以用飛叉叉魚,不過,那一般局限于產(chǎn)卵的烏魚或鯉魚。秋天呢,捕魚的不常見,人們大概想讓魚兒養(yǎng)養(yǎng)肥,等到過年再捕吧?因此,捕魚方法較多的是冬季,冬季是真正的捕魚的季節(jié)。
冬季的水鄉(xiāng)是極易結冰的,按理水面結冰不利于捕魚。然而,打凍魚卻正需要這樣的天氣。打凍魚的工具很簡單,只要帶一個木質的榔頭和放魚用的小木桶。太陽出來了,村外的田里凍得結結實實,到處泛著耀眼的白光。這時是打凍魚的最佳時刻。一方面,坑坑洼洼的積水處被冰封蓋著,冰下面的魚兒因為缺氧大多很少游動,只靜靜地呆著。另一方面,早晨的地里凍得堅硬,便于下腳,不似化凍后一片泥濘。走在干冷干冷的田埂上,逡巡的目光四處掃描著。發(fā)現(xiàn)坑里有魚,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先蹲下身子觀察一番,一是看魚兒大小,大者固然欣然,若過小不足取者則不動手,以免濫傷生靈;二是醞釀一下下錘的位置和力量,力量小了,不能致魚兒休克,難免要被其逃之夭夭;力量過大運斤如風亦不行,誰想要一具皮開肉綻的魚尸呢?可見,這里面有點學問。打凍魚以其休克片時便復活為上。觀察好后,一錘下去,本來極清冽的水坑霎時一片混沌,剩下的只是渾水摸魚而已。太陽出來約一小時就不能再打了,該回家了。頂著溫暖的陽光,看看桶里的魚兒,一行行大小不一的腳窩里盛滿了歡笑。
(作者單位:鎮(zhèn)江邊防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