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是人生歷程和思索的一種記錄,是工作、學習和生活積累的一種載體。因此,有許多人都有做筆記的習慣,更有的人把筆記本作為一個好伙伴,在人生的道路上結伴前行,有許多人生的足跡,人生的大事、瑣事都定格在筆記本中。古人云“勤筆勉思”。大凡筆勤之人,都鐘情筆記本,以此來陪伴工作、學習和生活。小小筆記本,充滿著人生的一種樂趣。
我見到一位筆記本不離身的人,有人說他喜歡穿口袋多、口袋大的衣服,因為,他身上總是離不開兩樣“寶貝”: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我所說的這個人,就是余耀中,他使用筆記本,幾乎使人難以置信,平時,他筆記本不離身,那叫“流動筆記本”,此外,他讀書、看報還有讀書筆記本,專門用以做學習筆記或?qū)⑺?、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在筆記本上,免得忘記,他說“社會是個大課堂,人生是一門大學問,處處留心皆學問。”留心之時,就得用心地用筆記。過去在工作時,有工作筆記本和多種專題筆記本,現(xiàn)如今,他仍然一以貫之地記筆記,身上還是不離一本筆記本,臥室的床頭也還是不離一本“床頭筆記本”。要問這“床頭筆記本”作何用?一是,在他的靈感到來時,思緒涌來時,坐臥床頭,及時地記錄下來,不讓其“跑掉”,不使自己忘掉;二是,在坐臥床上看電視時,遇到好的觀點,好的名言、警語,好的人生哲理,都及時采擷下來,記入筆記中,留待進一步消化吸收。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是他經(jīng)常收看的一個欄目,也是他“床頭筆記本”中記錄最多的一方面內(nèi)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所講述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的系列講座,他先后收看了兩遍,在邊看邊記中,記下了三千多字的床頭筆記,其中,包括他自己年輕時讀《論語》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回憶,不包括收看后的收獲和新的感悟。在他的床頭筆記本上,記錄著這樣的話:“理想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心靈寄托;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是自己的心靈寄托;但是理想不是幻想,不是夢想,更不是胡思亂想;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之一?!薄艾F(xiàn)在有些人,并不缺理想,缺少的是腳踏實地,缺少的是面向?qū)嶋H,缺少的是向著一個目標干到底的進取、敬業(yè)精神?!?/p>
對于筆記本,有的人是隨手地、無心地記,記下了也就算了,一個本子記滿了,便甩掉了,再換一本;有的人則視筆記本為人生積累,并從這個“積累”中,汲取豐富人生的寶貴資源。余耀中屬于后者,他視筆記本如“書”,他把自己的每一本筆記本,都視作自己未出版的“私家書”。每寫完一本筆記本,他都要從頭至尾地翻閱,通讀一遍,并將其中有用的、有益的部分,抄錄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或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他于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官德感言》,書中很多的感悟和哲理,都是來自他眾多的“流動筆記本”、“學習筆記本”、“工作筆記本”和“床頭筆記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