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碳氫化合物的開發(fā)技術上。甲醇和乙醇是被關注最多的物質。使用醇類燃料對汽車發(fā)動機是個極大的考驗,只有各項指標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投入使用。其中,特別是燃燒后的清潔性,以及節(jié)能率是人們關注的指標。醇類燃料的催化燃燒技術是非常受人關注的,畢竟現有汽車燃燒的是汽油,人們希望不需要作任何改動就可直接使用醇類燃料。而且,要有明顯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果。
人們一直在研究添加適當比例醇類燃料的汽油,但國內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不甚理想。難度在于,大量使用甲醇會帶來熱值低、動力不足、冷啟動難、遏水分層、穩(wěn)定性差、腐蝕溶脹、高溫潤滑等一系列難題。國癌癥患者獲得福音。
癌癥的分子基礎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的韓澤廣研究員、黃健博士和張新博士新近發(fā)現人類印跡基因DLK1對肝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而DLK1有望成為非常有效的肝癌治療新靶點。肝癌的發(fā)生常常與細胞的胚胎化有關,可能起源于肝臟干/祖細胞。韓澤廣等人首先發(fā)現DLK1在胚胎肝臟高表達,同時也在肝臟特殊的原始干/祖細胞中表達。通過對82例肝癌樣本檢測,發(fā)現73.2%的肝癌樣本表達明顯上升,提示肝癌可能起源于肝臟干/祖細胞。
在癌癥治療中很多人都會脫發(fā)、嘔吐,人們大都把罪責歸咎于放化療本身。但一項研究發(fā)現,化療期間的嚴重副作用其實是機體的自我防御機制在起作用。人體細胞含有一種稱為p53的蛋白,為該蛋白編碼的基因是人類基因組的衛(wèi)士,它調控DNA復制的過程,同時在癌癥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人類50%的腫瘤都含有p53基因的突變或缺失。p53起兩種作用,一是修復破碎或受損的DNA鏈,二是殺死含缺陷DNA的細胞。這兩種機能都有助于抗御癌癥。但是在后來卻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受到大劑量輻射后,細胞中大量的DNA受損,p53就會對它們實施安樂死。
而且,即使在10億個細胞損傷中只有一個損傷含有可能導致癌癥的突變,p53也會殺死所有受損的細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杰拉德·伊萬帶領的研究小組發(fā)現,P53這種不分清紅皂白的清除受損細胞的行動造成了放化療時的脫發(fā)和極嚴重的嘔吐。伊萬等人用了一種先進的注射化學藥物的方法讓小鼠P53基因處于斷開或開啟的狀態(tài)。對開啟了P53基因的小鼠進行放射損害(相當于放療),小鼠遭受大量的組織損害,因為P53以殺死細胞來應對細胞的DNA損害。而在輻射期間關掉P53基因,輻射8天后又開啟P53基因,則小鼠的損害較小,查不出組織損害。如果把這樣的機理應用到人類將有助于癌癥的放化療。
基因追蹤和腫瘤基因組計劃
2006年10月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莫爾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破譯乳腺癌和腸癌的全部基因密碼。美國研究人員每種腫瘤用了11個樣品,測定了13000多個基因,接近人類基因總數的60%。
2006年8月“腫瘤基因組計劃”在美國啟動。這個計劃顯然比人類基因組計劃宏大得多,將在未來13年里找出肺癌、腦癌、卵巢癌等所有困擾人類癌癥的致癌基因元兇,從而幫助防治癌癥?!澳[瘤基因組計劃”首先是要列出所有與癌癥相關的基因突變。美國準備投入1億美元,用3年時間在DNA序列上找出與某些癌癥相關的基因變異。腦癌、肺癌和卵巢癌是美國人健康的主要隱患,所以該計劃決定先完成這3種癌癥的基因圖譜。
目前已經測知人體中有1293個基因與疾病有關,但這些基因僅占人體所有基因的5%。癌癥有很多種,每個腫瘤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藍圖;即使是同一種癌癥致病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因此“腫瘤基因組計劃”的工作量無比龐大,據估計,“腫瘤基因組計劃”總規(guī)模能抵上100個“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進行的最大一項基因工程。腫瘤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景是,在此腫瘤基因組的基礎上建立腫瘤數據庫,進一步找出導致癌癥發(fā)生的基因,科研人員將分析出相應基因編碼的蛋白質。隨后,可以通過藥物對這些蛋白質進行控制,或者抑制其作用,或者清除它們,以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治愈癌癥的目的,還可以開發(fā)治療相應癌癥的藥物,共同完成對癌癥的根治。
與此同時,中國也將啟動癌癥基因組計劃。作為國家863計劃“功能基因組與蛋白質組”重大項目的課題,“癌癥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在科技部網站上公布,并進入項目招標階段。我國將針對嚴重危害健康的高發(fā)癌癥、具有中國地方特點的常見癌癥、有良好先期研究基礎以及對發(fā)現腫瘤發(fā)病機理具有重要臨床與科學意義等4種類型的癌癥開展研究。不過,具體癌種還未確定。
[責任編輯]張?zhí)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