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起源于商朝
春節(jié)的歷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我國古代先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使用他們的農、獵收獲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這就是“臘祭”。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過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豐登的意思。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把農歷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為“年日”,每逢這一天,到處鑼鼓喧天,喜氣洋洋。
除夕的由來
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俺弊值谋玖x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據《呂氏春秋·冬季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它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周處的《風士記》等書。在古代,除夕還有許多雅稱,如:除儺、除夜、歲除、大除、大盡等。在我國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等。
春聯(lián)溯源
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桃符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上古時期,有神荼、郁壘兩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挑樹,樹陰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危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后來,老百姓為了驅鬼、壓邪,便在大門左右各掛一塊桃木,畫上他們兄弟倆的神像用來鎮(zhèn)邪。當時把這種桃木上的畫稱為“桃符”。明清時期,桃符才改稱春聯(lián)。
放鞭炮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歷史
放爆竹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妖惡鬼?!渡癞惤洝飞险f:“西方山中有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說明當初人們燃竹而爆,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后來,經過煉丹家的不斷摸索,發(fā)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在竹筒里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爆竹在制作技術方面有了大的改進。已經出現(xiàn)了用卷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qū)別,改名“炮仗”,后又改為“鞭炮”。爆竹能發(fā)出巨響,給人以驚鬼神的感覺,很快成為一種驅害避邪的神物。
年號、謚號、廟號知多少
年號,是皇帝在位期間紀年的名號。從漢武帝開始有年號。新皇帝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改元。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皇帝的家廟)立室祭祀時所特立的名號。在上古時期,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個名字。后來,人們覺得直呼已死的先帝、先王有些不妥。于是,商時祭祀時就用他們的生日天干來稱呼,以表示恭敬。謚號,是古代帝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平事跡以示褒貶所給予的稱號,它最早出現(xiàn)于周朝。
3500年前朱開溝人已掌握了動物“閹割”術
考古工作者通過對朱開溝遺址出土的一些家畜骨骼鑒定得知,早在3500年前,當?shù)厝司鸵颜莆樟藙游铩伴幐睢毙g。經過內蒙古自治區(qū)考古專家多次考古發(fā)掘,朱開溝遺址出土了大量的豬、牛、羊等動物骨骼。經鑒定,這些動物均屬家畜。特別是對豬的飼養(yǎng),不僅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而且已經掌握了諸如利用“閹割”術來達到控制動物繁殖的科學技術。朱開溝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村,是距今4200年至3500年的一處考古學文化遺存。由于朱開溝遺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學術界將以朱開溝遺址為代表的遺存命名為“朱開溝文化”。
每年有53萬亞洲人死于空氣污染
亞洲開發(fā)銀行不久前發(fā)表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因城市空氣污染過早死亡人數(shù)超過75萬,其中亞洲國家和地區(qū)有53萬人。環(huán)境專家認為,空氣污染罪魁禍首是可吸入顆粒物,即礦物燃料燃燒產生的物質,亞洲各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多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隨著亞洲地區(qū)民眾收入和城市人口增加,私家車數(shù)量將大幅增加。專家預計,今后30年中國汽車數(shù)量可能增加15倍,印度可能增加13倍。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可能增加3.4倍和5.8倍。
三寶殿指什么
人們常用“無事不登三寶殿”來形容有事拜訪的客人。究竟什么是“三寶殿”呢?“三寶”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僧?!叭龑毜睢奔捶鸾趟略褐蟹稹⒎?、僧這三個主要活動場所?!胺稹笔欠鸾绦磐健按蟊姷菆霾厥隆钡牡胤?,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寶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是指和尚睡覺的“寂靜禪房”。這些房舍都是佛門重地,平常是不允許人進去閑逛的?!盁o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便由此而來。
胡說的起源
“胡說”一詞源于東晉之后。當時,鮮卑、匈奴、羯、氐、羌先后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人稱這一時期為“五胡亂中華”)。以前,漢族統(tǒng)治者說話、辦事完全依孔子的學說作根據,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而胡人卻不來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們說話、辦事是沒有任何禮法為根據。因而,漢人把亂說和沒有根據的說話,稱之為“胡說”;這樣,把亂鬧、沒有原則的鬧事叫做“胡鬧”?!拔搴鷣y中華”也叫“五胡鬧中華”?!昂鷣y”者,胡人之亂也;“胡說”者,胡人之說也。后來人們用“胡說”來泛指沒有根據的言論。
“主席”一詞的來歷
我國古代沒有桌椅,室內先鋪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較寬大,故用來鋪地。席比較細小是給人坐的(跟現(xiàn)代的椅墊和蒲團差不多)。古人入室,先脫鞋,然后通過筵坐在席上?,F(xiàn)在日本人和朝鮮人的室內生活,基本上還是這個樣子,這正是我國古代席地而坐的遺風。坐時讓長輩坐在里頭,以示尊重;人多時,長輩就獨居一席,這就是主席。
[文稿]李莉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