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人們以實現(xiàn)“福、祿、壽、喜、財”的“五?!睘樯畹淖罡呔辰纾拔甯!敝?,又有“壽為先”的說法。這反映了中國文化中民眾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期盼長壽的理想追求與價值判斷。圍繞著這一理念,人們發(fā)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動、倫理追求、藝術(shù)審美等中華民族特有的壽文化內(nèi)容。
壽星分男女
民間畫像中的壽星多為白須老翁,頭大額隆,手持鹿杖,并襯以仙桃、松鶴等物,以喻長壽。壽星本為星名,《爾雅·釋天》稱“壽星,角、亢也”,即天上的角、亢二星。發(fā)展到秦漢時,壽星已成司壽之仙。秦并天下后,曾在長安附近的杜縣建壽星祠?!妒酚洝し舛U書》中有“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妒酚洝分兴Q的“南極老人星”也即后世的壽星——南極仙翁。在民間,也有附會老子為壽星者,稱其先天地而生,歷三皇五帝至子周,長生不死,因稱“老壽星”。除南極仙翁、老子外,民間尚有信彭祖、麻姑為壽星者。
《史記》中記有“彭祖,即陸終氏之第三子,篯鏗之后,后為大彭,亦稱彭祖”,經(jīng)歷夏朝以至商朝,活了八百多歲,因封地在彭城,所以被稱為彭祖。彭祖真正成為民間信奉的壽星主要得益于道教。道教將其列為尊神,其畫像至遲在明朝已出現(xiàn)。在壽星畫像中,彭祖形象為禿頭黑須,濃眉細眼,手持一鳥頭長杖,其表情沉靜,神態(tài)怡然。
舊時為老人祝壽,尚有男女之別,男懸南極仙翁像,女張麻姑獻壽圖。麻姑事跡,最早見于葛洪《神仙傳·麻姑傳》: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fù)還為陵陸乎?’”“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句極言麻姑壽命之長。民間一說麻姑成為壽星是與王母娘娘壽誕有關(guān)。傳說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誕辰日,斯時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麻姑以靈芝所釀壽酒獻給王母,由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奥楣毛I壽圖”則完備地反映了這一傳說內(nèi)容:畫中的麻姑貌美如花,作騰云駕霧狀,雙手托盤,盤盛美酒一壺,仙桃數(shù)枚;抑或肩荷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負一仙桃相伴左右。
五十才稱做壽
人們對“壽”的理想追求不僅停留在對傳說中“壽星”的信仰上,更主要的是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為“壽星”——年長者“做壽”,既表達了對生命的珍重,也從另一個側(cè)面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倫理取向。
做壽,也稱“祝壽”,指為老年人舉辦的慶祝壽辰的民俗活動,流行于全國大部分漢族地區(qū)?!对娊?jīng)·豳風(fēng)·七月》云:“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笨梢姟白鰤邸敝子蓙硪丫?。
我國古代按年齡分為四壽,即三十六歲為本歲,六十歲為下壽,八十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民間做壽一般從五十歲開始(五十歲以前稱“過生日”),此后以六十壽誕與八十壽誕最為隆重。按傳統(tǒng)習(xí)慣,六十是天干地支的公倍數(shù),生年與六十生日,正是同樣的年號,故稱此年為本命年,稱六十歲為“六十花甲子”,所以“花甲”也就成了六十的代稱。因舊時生存保障條件差,人活六十歲就算高壽了,故六十壽誕特別受重視。年屆八十進入耄耋之年,則更值慶賀。在做壽時間選擇上,民間有“男不做十,女不做九”之說,因“十”與“死”諧音,“九”與“鳩”諧音(鳩者鳥名,其形瘦),所以慶六十或八十壽者都在前一年或過一年舉行。
做壽講究多
做壽如果接受親友祝賀,則須發(fā)請柬。請柬多以壽星之子名義發(fā)出,上寫“家嚴、家慈(名號)誕辰,謹于某月某日桃酌,敬候光臨,承慶子(兒子名號)敬邀”。俗語“嚴父慈母”,對人稱父親為“家嚴”,稱母親為“家慈”。如果為父親做壽,祖父母尚在,下款則要寫“重慶子”,而不能寫“承慶子”。親友接請柬后,要如期而至,并攜帶壽禮、賀幛等物,賀幛上要題“福祿雙全”、“洪福齊天”等祝壽語言。本家事前要貼“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壽聯(lián),橫批多書“椿萱并茂”等語?!按弧贝Q父親,“萱”代稱母親。如父母中只有一人在世,此語不可用。壽堂一般設(shè)在民間堂屋,正面墻上懸掛紅底金字的大壽字,或懸掛一幅“壽星圖”、“松鶴延年圖”、“鹿鶴同春圖”等,燃起“壽燭”,擺上壽桃,安上壽星接受禮拜的座位。
舊時拜壽的基本程式是:老人晨起梳妝打扮,進入壽堂,請坐于太師椅上。晚輩依長幼順序開始拜壽,兒子兒媳、女兒女婿等一對對行跪拜之禮,未婚者單拜。在拜壽的同時,還要說一些“祝健康長壽”的吉利話。眾人拜畢,吃長壽面。并分送街坊鄰里對壽星有饋贈者。中午或晚上設(shè)壽筵,請親朋好友同飲慶賀。富有之家還有請戲班唱戲者。民間祝壽禮品中,因傳蟠桃是三千年結(jié)實而熟的長壽之物,所以桃為祝壽必備之品。如遇無桃季節(jié),則往往以白面蒸面桃代之,因面桃形大,較之真桃更為壯觀,故有些人家,雖在桃季,亦蒸大面桃以壯觀瞻。如今為老人做壽則盛行生日蛋糕,其狀有的仍如桃形。此外尚有贈布以做長壽衣者。長壽的象征物
除了直抒對壽的期盼外,中國文化還衍生出一套以生命周期長抑或是亙古不變的自然之物寓意長壽的象征符號。這類自然物涉及大自然、動物、植物等多個方面。
大自然象征物包括天地、日月、山川、江河等。如祝壽時人們常說“天長地久”、“江山不老”、“與日月同壽”等即有此意。再如人們常稱“南山之壽”、“壽比南山”,其中之“南山”,本是終南山,為秦嶺之峰。語出《詩經(jīng)·小雅·天?!罚骸叭缭轮悖缛罩?,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痹⒁庑腋iL駐、青春不老。
寓意長壽的植物則有松樹、萬年青、菊花、椿樹、萱草等。其中以松樹最具代表性。在國人眼里,松樹被視為“百木之長”,有“木公”、“大夫”之美譽。松具有凌霜不凋、冬夏常青的特點,因此古人視松為長青之樹,故有“長生不老松”之說。松更普遍地是被看作祝頌、祈盼青春永駐、健康長壽的象征物。常見的吉利畫有“松齡鶴壽”、“松柏長存”、“松菊猶存”等。
以動物寓長壽的有龜、鶴、鹿等。如以龜寓意長壽。龜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為長壽之物,神龜壽命長達幾千年至上萬年。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也是此意。中國人論壽聯(lián)想到龜,以“龜齡”喻高壽。又如鶴,傳說中的鶴有“一品鳥”之美譽,為禽族之長,長壽之仙禽,仙人的乘騎。在傳統(tǒng)觀念中,鶴與龜同為長壽之王,常以鶴壽、鶴齡,作為稱頌他人長壽之詞。舊俗常見的吉利畫有“龜鶴齊齡”、“龜龍麟鳳”、“龜年鶴壽”、“龜鶴之年”等。
[責(zé)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