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處嘉湖平原南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湖山秀麗,林泉優(yōu)美,風光旖旎,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山水名城。尤其是名揚中外的西湖,是祖國錦繡山河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在今年“暮春三月,鶯飛草長”的日子里,我慕名來到了人間的天堂——西子湖畔——做了一回仙人。
西湖在遠古時代,原是天水相連、波濤拍岸的海灣。西湖見于文字記載約在漢代,唐代西湖更名為錢塘湖,宋代才定名為西湖。北宋文豪蘇軾詩詠西湖,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溯游的西湖的歷史里,與在西子湖上泛舟一樣令人神往。
據(jù)導游介紹,西湖有“一山二堤三島”。
“一山”是孤山。孤山在西湖的西北角,在孤山頂上縱目由望,西湖全景盡收眼底。孤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如文瀾閣,是清代江南“三大皇家圖書館”僅存的一個;如放鶴亭,是為紀念有“梅妻鶴子”之譽的宋代詩人林逋而建造。此外山上還有西泠印社,那可是書畫之樂土。
“二堤”是指名聞天下的白堤和蘇堤。白堤原名白沙堤,后人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功績而改名為白堤。白堤東起斷橋,經(jīng)錦帶橋止于平湖秋月,與孤山連接。白堤的形狀,如一幅鑲著綠邊的白練飄逸的西子湖上,堤上垂柳成行,芳草如茵。白堤上有拱橋二座,西頭叫西冷橋,中間名叫錦帶橋,東頭是著名的斷橋,相傳白娘子與許仙就在此相會。我們去進正游人如織,斷橋之上已毫玩歷史陳跡里的哀婉和凄涼。
蘇堤又名蘇公堤。據(jù)記載,北宋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調集民工浚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滿桃柳。巧的是我們來的正是時候,眼前繁花滿目,垂柳拂波,蘇堤宛如一條紅翠交強的錦繡彩帶,寧靜地鋪展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正如詩云:“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枝楊柳一枝挑”。
“三島”是指小瀛洲、湖心亭與阮公墩。小瀛洲位于杭州外西湖南面的湖面上,南北連曲橋,東西皆柳堤,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庭園著稱。島上亭臺樓閣,花木成蔭,水面曲橋回旋,睡蓮平鋪,因其風光旖旎,令人如入仙境,后人便以神話傳說中的仙山為其島名。
湖心亭在西湖中心,繞亭皆水,環(huán)水皆山,站在島上環(huán)視四周,只覺得置身于“天上人間”,身臨其境的我們也是流年忘返。
阮公墩是為紀念清代浙江巡撫阮元所設。阮元治理杭州時,疏浚西湖,并在島上新建“云上居”,環(huán)碧小筑“憶芳亭”。這座小島自有一種寧靜質樸的野趣,只可惜,我們來去匆匆,不能靜坐觀賞,實為憾事。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無論春夏秋冬,還是晴雨風雪,西湖都是讓人魂牽夢縈的人間天堂。我們兩天的匆匆行程,雖說是走馬觀花,但西湖這朵人間奇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指導老師:朱云峰)